進口棉受冷落 成交比例出現下滑
7月14日儲備棉輪出數量為50812.1811噸,實際成交4090.1267噸,成交比例8.04%。其中國產棉計劃輪出30008.3628噸,實際成交3613.07噸,平均長度28.8;進口棉計劃輪出20803.8183噸,實際成交477.0567噸,平均長度28.3。參與涉及競買成功的企業共計21家。
具體交易特點如下:
一、最高成交價14310元/噸,共計299.6227噸,承儲在冀州恒通棉花倉儲有限公司(2012年度進口棉)。最低成交價11620元/噸,共計175.338噸,承儲在保定銀祥棉業有限公司(順平倉庫)(2011年度國產棉)。
二、2011年度國產棉成交最高加價380元/噸,最低加價20元/噸。2012年度進口棉成交最高加價為20元/噸。
2011年度國產棉成交最高價:13450元/噸;最低價:11620元/噸;平均價:12564元/噸,折3128B價13330元/噸。
2012年度進口棉成交最高價:14310元/噸;最低價:14130元/噸;平均價:14220元/噸,折3128B價15520元/噸。
據中國棉花信息網統計,截至7月14日儲備棉輪出累計成交17838.1492噸,成交比例15.52%。
相關鏈接:
年初時,有聲音預期“棉花低點將在3、4月份出現”的豪言壯語,言猶在耳,不想,2015年6月份的棉花價格的低點,創下了2014年11月底以來的新低。原來寄希望行情有個像樣的反彈的朋友,2015年上半年基本是以失望告終。
而下游的棉紡行業也正在經歷轉型的痛苦,除了對棉花品質等級要求越來越高,以至于大部分的儲備棉花品質都達不到要求外,棉花纖維的替代品(如化纖,再生纖維)等對棉花纖維的替代已經形成氣候,南方很多織布廠2015年下半年的訂單大部分以混紡面料為主。即使是有些純棉類的面料訂單,商家還是選擇進口棉紗。
6月30號,管理層明確了儲備棉花輪儲的消息,給市場吃了“定心丸”,上游棉花企業可以據此計算銷售價格,下游棉紡廠可以據此計算采購價格,市場不擔心價格的高低,擔心的“不確定”,未來棉花價格將圍繞政策所制定的價格中樞上下波動,這對棉花種植加工和棉紡廠采購棉花,多多少少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還看周邊,越南的紡紗廠開工充足,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的訂單,他們的用棉成本比中國低,受國內一些知名品牌的采購經理歡迎,下半年都陸續將去孟加拉,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考察面料和成衣的生產基地。以前的企業家們是“用訂單投票”,而現在企業家們都在“用腳投票”。
2015年,時間已經過半了,上半年泛善可陳。下半年,對于棉花棉紗市場而言,利空利多交織而來,也不缺乏各類炒作題材,作為投資者企業家,原則要堅持,耳根子要清凈,多走訪一線生產企業,而不是看那些堆滿數字和圖表的“研發報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