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羊毛業發展態勢呈現上升趨勢
英國的羊毛業何以能后來居上,而且長期保持發展態勢呢?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的羊毛業轉移到了農村。
這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結果。當時出現了用水車縮絨(fulling,亦稱氈化)的新技術。過去,一般是用人力縮絨,即用人腳在水里踩,水車取代人力之后,導致效率大量提高,但更微妙的是,由于當時的階級斗爭主要發生在城市里,城里有手工藝人的行會,大家很容易互通聲氣,達成集體行動,而搬到農村之后,零星的雇工難以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即使受到壓榨也只能忍氣吞聲,這就使得新興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農村易于推行。
因此,與我們慣常的看法不同,英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最早是出現在農村,而非城市。當然,不是所有的生產環節都能搬到農村,價值鏈最后端的環節,往往要集中在距離消費市場最近的地方。
那為什么佛蘭德爾和佛羅倫薩沒有用水車替代勞動力呢?不是因為佛蘭德爾和佛羅倫薩不知道水車技術,而是因為資源稟賦決定了技術路徑。佛蘭德爾是低地,沒有瀑布。佛羅倫薩倒是有瀑布,但其季節性太強,豐水期水流湍急,枯水期幾乎沒水,要是把生產作坊拉到山區,大概只有半年的時間能夠適用水車,所以對佛羅倫薩來說,用水車替代勞動力是不經濟的。
當然,導致英國羊毛業后來居上的原因還有很多。和佛蘭德爾、佛羅倫薩相比,英國本地盛產羊毛。英國的羊毛過去大多用于出口,后來本國的生產技術提高之后,開始征收羊毛出口稅,不再鼓勵把羊毛運到國外。這種保護主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英國羊毛業早期的發展。
相關鏈接
13世紀,羊毛業的中心在佛蘭德爾,即今天到比利時的東佛蘭德省和西佛蘭德省,法國的加來海峽省和北方省,以及荷蘭的澤蘭省。這里是交通樞紐,連接了北歐、中歐和南歐。佛蘭德爾的羊毛業早期集中在Ghent,Ypres,Douai和Burges,后來轉移到了布拉班特(Brabant),主要在布魯塞爾、魯汶(Louvain)和安特衛普等。佛蘭德爾本身不產羊毛,所以主要從英國和西班牙進口原材料,然后加工生產。
導致羊毛業繁榮的主要原因是市場規模擴大,佛蘭德爾的羊毛業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要供應整個歐洲市場。貿易當然會帶來收益,但不容忽視的是,貿易時常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遙遠的外部市場的變化會影響到本地的生產和就業),也會導致收入分配的變化(大的生產商越大,很多小的master淪為受雇者)。當時出現了一批被稱為“blue nail”(藍指甲,因為他們長期做工,手指很臟)的手工業者,每周都要跑到雇傭市場上等著招工,跟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已經相差不大。
佛蘭德爾羊毛業衰落的主要原因是階級斗爭和競爭加劇。由于貧富差距日益拉大,底層的手工業者貧困潦倒,他們在絕望時會起來造反,也有很多手工藝人移民到了意大利和英國。布拉班特的崛起也加劇了佛蘭德爾的衰落。
14世紀,羊毛業的生產中心轉移到了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佛羅倫薩可能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生產鏈條不斷拉長,在城里集中的是供應鏈的最后環節,如染色和制衣,其它生產環節通過外包的方式轉給了外圍的手工作坊。佛羅倫薩的羊毛業資本密集程度超過了佛蘭德爾。但佛羅倫薩也沒有避免佛蘭德爾的命運。究其根源,也是因為在生產迅速擴張的過程中出現了貧富分化和階級斗爭。佛羅倫薩不僅是歐洲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最動蕩不安、最革命的城市。
15世紀,羊毛業的生產中心轉移到了英國。和佛蘭德爾、佛羅倫薩不同的是,英國的羊毛業不僅后來居上,而且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勢頭。從15世紀占據優勢開始,直到18世紀,英國的羊毛業一直遙遙領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