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行業任重而道遠
面對挑戰,需要服裝協會團結力量、融合資源,形成合力、倍增價值。
尊敬的王部長、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向各位理事及全體會員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大家對我本人的信任。當選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深感任重道遠。
首先是“任重”。
社會層面感知紡織行業從服裝開始,服裝是紡織產業重要的符號,是衣食住行的生活基點,是美好感覺的時尚原點,是產業升級的轉型重點。改革開放后服裝產業的發展,經歷了“產業初長成、品牌誕生了、時勢造英雄、引領市場走”幾個階段。
我們當今所處時代,市場環境從無序向有序轉變,創新從偏重有形的產品與渠道向兼顧無形的管理與模式轉變。服裝行業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是: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供應鏈協同創新來優化成本結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以保障創新,踐行社會責任去提升品牌價值。
服裝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是現代科技與時尚文化融合的產業,是中國品牌的創導行業。對新時期產業定位的把握,對產業發展的復雜性、關聯性、系統性給予充分的預估和判斷,是未來行業工作需要思考的問題。
其次是“道遠”。
2014年服裝纖維加工總量2340萬噸,在中國纖維加工總量中占46.8%,服裝出口占全球服裝貿易比重約39%,中國服裝行業美化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但挑戰依存。
一是中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的差距(2013年為4.34倍)仍然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2013年為3.03倍,2014年為2.75倍)與人均消費支出的差距(2013年為2.72倍)。
二是線上交易所衍生的產業生態顛覆、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對產業的真實貢獻度問題仍困擾著行業。2014年服裝網購即B2C模式交易額達6153億元,占比不到紡織服裝電子商務交易總額2.96萬億元的1/4,而B2B交易額占紡織服裝電子商務市場份額的75.34%,2015年1-6月比重達到78.41%。
三是行業工資差距、社會就業取向在倒逼紡織服裝行業走向智能制造的進程,同時順應從傳統批量生產向定制生產的轉變。2014年,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56339元,僅有農林牧副漁業、建筑業人均貨幣工資低于制造業(51369元)。
中國服裝協會自1991年成立至今,紡織工業部、紡織工業聯合會的主要領導都直接兼任協會領導,在杜鈺洲會長、王天凱會長的領導下,在歷屆領導班子與會員企業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非凡成績。服裝協會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成員單位中,會員數量最多、團隊規模最大、社會影響力突出的專業協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