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區76家企業關門 制造業該如何轉型?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17.8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今年以來,珠三角地區共有76家企業關門,其中東莞占27家,比例超關門企業總數的1/3。而鞋帽、家具等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勞動成本不斷提高,原先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就消失了。
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也步履維艱。珠三角制造業是否又迎來了一次危機?哪些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制造業該如何轉型?記者深入珠三角地區,為你解答上述問題。
10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對于中國很多行業來說,已經感覺到了冬天的寒意。互聯網領域,百度停止社招,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攜程與去哪兒合并;基建材料領域,鋼鐵、水泥、煤炭、有色金屬、玻璃等產業處境艱難;輕工業制造領域,家具、服裝、陶瓷等狀況不樂觀。
今年以來,珠三角地區共有76家企業關門,其中東莞占27家,比例超關門企業總數的1/3。從行業看,家具、紡織、電子、陶瓷等7大勞動力密集行業成為高發行業。
10月1日至今,珠三角地區已有8家中小企業宣布倒閉,另有2家大型企業由于經營問題引發員工糾紛。
據海關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17.8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萬億元,下降1.8%;進口7.63萬億元,下降15.1%。
汪瑤表示,實際上今年的倒閉現象并非突發情況,而是前幾年實體經濟的累積和延續,“東莞這邊的行業比較特殊,可能一個核心企業,周邊有幾十上百家企業為之服務,大企業一倒,受牽連的就是幾十上百家企業。”
珠三角企業關門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像鞋帽、家具等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勞動成本不斷提高,原先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就消失了。另外,企業家在經營中缺乏向品牌、高端方向轉型的眼光,所以在這一波外貿經濟形勢、國內經濟形勢都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導致了目前這種情況。
東莞市商務局稱,從該局負責的領域看,目前東莞關停外遷的外資企業無論是從規模還是質量來看,都屬于正常范圍,沒有出現所謂的“搬遷潮”現象。
國內70%服裝加工廠以外銷為主,今年受到的最大沖擊是來自于東南亞國家的競爭。
在孟加拉、柬埔寨,每個員工一個月薪水不到130美元,每個工人不到1000元人民幣的工資成本,就能把服裝生產出來。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的人均工資是600~800美元/月。從全球的角度來說,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就沒有了。
2008年至今,廣東省一類城市(廣州)的最低工資標準從860元/月提升至1895元/月,上漲幅度達1.2倍。而東莞、佛山等二類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也從770元/月逐年上調到1510元/月。
BCG今年8月發布的《全球制造業的經濟大挪移》報告指出,以美國為基準(100),中國制造成本指數是96,換句話說,同樣一件產品,美國制造成本是1美元,中國則需要0.96美元。該報告認為,中國制造業面臨很大壓力,因為人力成本從2004年的4.35美元時薪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漲幅達187%。
服裝行業中,優衣庫、無印良品、東京style、honeys正在大幅削減投向中國的訂單,大批量發給東南亞、印度等地的代工商。
服裝行業的中小企業今年貸款比2008年難。在他看來,企業倒閉大多是因為資金鏈斷裂,如果有充足的銀行信貸,企業是可以熬過來的。
今年面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企業就像在開飛機時突然間沒了導航,不知道該往哪邊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