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服裝行業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10大事件
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紡織人奮發圖強,一路向前,行業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得到增強,在轉型升級中基本保持了平穩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回眸2015年,紡織行業無論在科技創新、品牌培育、人才培養、市場開拓、可持續發展上,還是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績,讓人振奮,有多少激動人心的畫面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01、創新能力增強,時隔5年行業再奪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紡織行業6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表彰,其中1項成果奪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標志著紡織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正不斷提高,多項高新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批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和先進裝備在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1 月9 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有6 項紡織科技成果獲獎,其中,由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產學研用”深入合作,歷經8 年研制成功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得2014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繼2009年后,紡織行業時隔5年再次摘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其余5 項成果分別是:由東華大學和上海聯吉合纖有限公司完成的“新型共聚酯MCDP連續聚合、紡絲及染整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由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工學院、江南大學、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學院完成的“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由天津工業大學、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及其產業化”,由中國昆侖工程公司、重慶市蓬威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黎明錦西化工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寶色股份公司完成的“百萬噸級精對苯二甲酸(PTA)裝置成套技術開發與應用”,由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完成的“電袋復合除塵技術及產業化”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項目實現了從手工機械化、單機自動化到全流程數字化、系統自動化的跨越,是紡織印染加快工業4.0建設的先導工程,它使我國成為世界首個突破全流程自動化染色技術并實現工程化應用的國家。
該項目對提升紡織品的高品質制造、綠色化生產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為我國紡織工業推進數字化工廠、智能化制造、網絡化服務進行了有益探索,推動了紡織工業“兩化”融合、轉型升級,助推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
02、踐行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理念助力行業轉型
生態興則紡織興,生態衰則紡織衰。2015年紡織行業正積極貫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推動行業經濟轉型升級。廣東互太紡織控股有限公司和萬事利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首先獲得行業認可并予以宣傳的紡織行業綠色標兵企業。
紡織產業價值鏈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態興則紡織興,生態衰則紡織衰。紡織全行業正積極貫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推動行業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制定規劃和制度,構建工作體系,樹立示范典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正呈現良好態勢。
在這種形勢下,紡織行業同煤炭、旅游業一起被選定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三個試點行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紡織工作委員會決定于2015 年展開“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系列宣傳活動。
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活動,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為支撐平臺,以弘揚紡織生態文明建設,倡導綠色經濟,共建紡織生態文明為宗旨,向全國紡織企業展現我國紡織生態文明發展的進程,加強紡織企業間的經驗交流。
1月16日,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首站到達紡織行業綠色標兵企業——互太紡織控股有限公司。互太公司作為行業生態文明發展的表率,符合“1+5 生態發展模式”。 “ 1”就是合理的企業布局,“ 5”包括發展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人居、建設生態文化和創辦生態管理制度五部分。
11月,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走進萬事利。萬事利集團有限公司用轉變與創新、傳承與保護、精致與先進等特色講述了一個唯美的生態文明故事,表現了企業堅持高端品牌化道路及做“中國愛馬仕”的決心,指示了絲綢行業生態文化發展的方向。
03、一帶一路“前沿”,新疆吹響紡織服裝行業大發展號角
作為一帶一路“前沿”,新疆加快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向著建成國家重要棉紡產業基地、西北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核心區服裝服飾生產基地與向西出口集散中心的目標前行。
3月末,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三部委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新疆和福建分別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在中國傳統對外開放格局中作為“末梢”的新疆成為“前沿”。
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新疆要基本建成國家重要棉紡產業基地、西北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核心區服裝服飾生產基地與向西出口集散中心的目標,要抓住東部地區紡織服裝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吸引東中部地區優勢品牌企業、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入疆發展,同時帶動相關輔料生產企業協同轉移。
據悉,目前,新疆在建并于2015年底投產的紡織服裝產業項目有282個,總投資328億元,全區紡織規模2015年新增400萬錠、總規模超過1000萬錠。
新疆紡織工業現已形成以棉紡織、化纖為主導,包括毛紡織、麻紡織、針織、服裝、紡織教育、科研、設計、質檢、營銷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為實現優勢資源轉換的主導產業和民生產業,已形成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奎屯、庫爾勒—尉犁、阿克蘇—阿拉爾、喀什五大產業集聚區域,初步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04、樹時代標桿 ,紡織行業41 人獲全國勞模稱號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動模范,為全國樹立了示范,也為行業樹立了勞動最光榮的標桿。
4月28日,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張德江、俞正聲、王岐山、張高麗出席,劉云山宣讀表彰決定,2064 人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904 人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這也是我國繼1979 年后再次對這一群體進行最高規格的表彰。
會上,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我們一定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一切勞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值得尊重和鼓勵;一切創造,無論是個人創造還是集體創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勵。
在紡織行業當中,今年有41 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勞動者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仔細研讀今年紡織行業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就會發現,他們之中既有傳統紡織精神的傳承,又呈現出諸多新特點、新常態。
首先從地域來看,山東省是“盛產”紡織行業勞模的大省,共產生6 名勞模;安徽省同樣優秀勞動者輩出,共產生4 名勞模;湖北省和福建省分別產生3 位勞模,河北、吉林、江西、河南、江蘇、湖南、新疆均產生兩名勞模,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遼寧、浙江、黑龍江、上海、重慶、陜西、寧夏各產生1 名勞模。
從崗位來看,一線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各占約1/3,技術型、知識型、創新型的勞動價值取向日益凸顯。
從性別來看,女性約占一半,撐起了名副其實的“半邊天”。{page_break}
05、揚軍威壯國威,紡企助力中國軍團
揚國威、壯軍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周年紀念大會上,閱兵方隊的軍服生產和旗幟制造都凝聚著紡織服裝人的心血。
9 月3 日上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大會以盛大閱兵儀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在一個個揚國威、壯軍威的方隊背后,凝聚著紡織服裝人的心血。以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際華三五四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等為代表的紡織服裝企業積極組織了此次活動的軍服生產和旗幟制造,展現了他們對祖國深深的熱愛。
針對此次閱兵,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參與設計、制作了三軍儀仗隊夏禮服(男、女)、(陸、海、空)軍樂團春秋儀式演奏服(男、女)。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表示:“我們采用世界一流的面料和工藝,讓軍服品質達到了建國以來的最高水平。”
際華集團下屬15 家企業承擔了大部分閱兵人員服裝鞋類服飾裝備的生產任務,生產軍隊和武警品種300 多種,各類產品數量達77 萬之多。該集團投入86 條生產線,投入人員7200 多人,經過近120 天的艱苦奮戰,圓滿完成了閱兵的限期生產保障任務。
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和航天508 所合作研制制作的是空中護旗方隊經過天安門廣場時飄揚的國旗和軍旗。這是光榮的旗幟、責任的旗幟,同時也是高科技的旗幟。
06、打造新優勢,紡織行業挺進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萬眾創新成為當今的熱詞。智能生產是大趨勢,而且引領著紡織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紅領集團有限公司為行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指引了方向。
智能制造日益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也是新常態下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
7 月21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15 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46 個項目入圍。其中,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筒子紗染色智能工廠試點示范項目、青島紅領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服裝個性化定制試點示范項目入選。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新型制造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它基于互聯網的眾創、眾包、眾籌等新業態、新模式,對傳統的管理理念、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帶來革命性、顛覆性影響。”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要用好試點示范這個重要抓手。”
智能生產是大趨勢,而且引領著紡織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青島紅領集團就是最好的例子。其通過導入信息化管理體系,抓住個性化、小批量、定制化的消費趨勢,把個性化定制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相融合,以客戶為導向,以大數據為工具,推行“c2m”模式,直接將產品賣給消費者,借助資源整合和信息化流程再造,打造快速供應體系,把每個員工變成能應變的“機器人”,根據不同的標準指令操作,使定制西服的價格大為降低。
07、紡織大閱兵,中紡聯展會布局“大紡織”
紗線、面料、服裝、針織、家紡、非織造材料展,春秋兩季展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向業界展示出行業大展的“國家隊”陣容。業界首個貫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大紡織”展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得以實現。
展會是行業發展的晴雨表、風向標,展會的規模質量不僅反映出市場需求的變化,也折射出一個行業內在的活力。中國長期雄踞世界紡織服裝第一大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旗下的各大展會向來被視為行業最高規格的展會。
3 月18 日,伴隨2015 中紡聯春季聯展大幕的開啟,從紗線、面料到服裝,業界首個貫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展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同期同地”舉辦。
10月13~15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秋季聯展如約而至。面輔料、服裝、針織、紗線四大展會再度聚合,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列陣齊發。
中紡聯“聯合艦隊”的此次聯合行動規模空前,產業鏈更全、規格更高、展覽門類更廣,展出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展商數量超過6000家。同期舉辦的中國紡織業“走出去”大會等各項會議、講座、對接活動豐富多彩,更加襯托得此次“紡織大閱兵”陣型百變、裝備翻新,多兵種多配置層出不窮。
不過也要看到,火爆的參展參會場面也折射出困難環境下行業企業的多種訴求:企業的經營壓力需要通過展會訂單來緩解,企業轉型中遇到了困難和疑問想要到展會這個交流平臺上來取經來解惑,企業的產能過剩或資金缺口希望到展會上尋找合作方來重組來補缺??紡織行業與中國宏觀經濟一樣,目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新常態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成為必然,經濟動力轉向以創新驅動,體制、產品、管理等等都面臨創新發展的考驗。而行業大展聯動多方資源,為企業開拓市場、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平臺。{page_break}
08、持續推進,十年社會責任創十項第一
十年來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勇于探索,實現許多創舉,積累寶貴經驗,為紡織服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值得一提的是,十年來我國紡織服裝社會責任建設創造了十項中國第一。
12月10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京舉辦了以“先鋒十年,創新未來”為主題的“2015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建設10周年紀念活動”。這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自2006年以來連續舉辦的第十次社會責任年會。
從2006到2015這十年時間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戰略方向、推進機制、信息披露、工作方法等十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十年來我國紡織服裝社會責任建設創造了十項第一:1.中國第一個常設性的社會責任推廣機構;2.中國第一個社會責任行為準則和管理體系;3.中國第一個非企業組織社會責任報告及行業社會責任報告;4.中國與國際社會責任標準體系之間的第一個互認協議;5.中國第一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導文件及報告驗證系統;6.中國第一個加入全球社會責任契約的產業組織;7.中國第一個同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平臺;8.中國第一個社會責任多體系合作與協調平臺;9.中國第一個在線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和發布平臺;10.中國第一個跨供應鏈環境足跡信息交換與合作機制。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指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勇于探索,為紡織服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十年來,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建設以理論為先導,制定并踐行前瞻性標準;社會責任建設影響廣泛,跨體系合作深入開展;社會責任建設不斷創新,研發推廣了“責任資產”,使行業社會責任進入線上線下并行時代。
09、外貿形勢嚴峻, 紡織服裝2015出口雙降
世界經濟復蘇勢頭趨緩,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對中國出口形成較大沖擊。而外貿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削弱,這導致今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出現負增長局面。未來,隨著一系列的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以及人民幣匯率的下行,有望實現低速增長。
日前,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最新進出口數據,2015年前1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569.46億美元,同比下降5.8%。其中,紡織品出口額為997.21億美元,同比下降2.6%;服裝出口額為1572.25億美元,同比下降7.7%。預計全年紡織品服裝出口負增長態勢較難改變。這也成為多年來紡織服裝出口首個負增長年。
商務部日前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5年秋季)》指出,出口下降主要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復蘇勢頭趨緩,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對中國出口形成較大沖擊。從內因看,外貿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削弱。加上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出口進一步受到抑制。
外貿壓力確實很大,但是外貿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能輕易放棄。很多紡織服裝企業表示,我們的成本優勢不在了,但這并不一定是壞事,這就迫使我們去創新,去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關注產品的質量和差異化,生產出具有更強競爭力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而外貿是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跨國銜接,自貿區和“一帶一路”也都是為了和他國對準合作機會,只有對準了比較優勢,紅利才會出來。未來隨著一系列的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以及人民幣匯率的下行,紡織服裝出口有望實現低速增長。
10、“十二五”收官,紡織業適應新常態發展
盡管紡織行業面臨運行壓力加大、需求增長緩慢、綜合成本上升、國際競爭加劇以及原料結構性矛盾等突出問題,但行業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得到增強,在轉型升級中基本保持了平穩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是紡織行業“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規劃編制啟動之年,更是紡織行業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紡織強國”目標的中期考核之年。
今年以來,盡管紡織行業面臨運行壓力加大、需求增長緩慢、綜合成本上升、國際競爭加劇以及原料結構性矛盾等突出問題,但行業始終堅持加快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基本上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10月,全國3.8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94%,利潤總額增長8.0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15%,1~11月紡織服裝出口同比下降5.8%。
總結我國紡織工業最主要的變化是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其特點是發展壓力加大、增長動力轉換增速、調整持續深入、運行基本平穩。具體地說,行業經濟增長由中高速向中速逐步減速換擋,多數經濟指標由兩位數降至個位數,下行趨勢與壓力明顯;與此同時,行業的結構調整、質量效益提升和創新驅動對產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建立跨國產業鏈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已經顯現,體現出行業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得到增強,在轉型升級中基本保持了平穩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