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抓住
隨著我國環保生態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節能減排形勢愈發嚴峻,染料企業的環保意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在我與企業接觸的過程中明顯體會到,近幾年企業對于社會責任的認同和主動擔當的意識顯著提升。
一方面是因為政府不斷加強環境治理力度,對環境違法監管越來越嚴;另一方面,企業經營者特別是大企業充分認識到,不做好清潔生產,企業就沒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甚至會毀掉現有的產業。
在“十二五”輝煌的背后,染料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不少被采訪者認為,中國染料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要實現由大到強的夢想,還有許多功課要做。
田利明認為,我國染料行業未來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業基礎性研究和共性技術開發工作薄弱,在染料產品生態概念設計、產品生態應用、現代綠色化學技術的應用轉化等方面與巴斯夫等國際領先企業差距明顯;
二是科研成果的工程轉化和技術集成能力不強,產品制造過程中的反應器設計、過濾、干燥、精餾等過程的連續化與自動化水平、分離過程裝備的自動化水平和分離效率方面差距明顯,重大技術裝備研制能力不足;
三是主要能耗、水耗、過程控制及最終“三廢”處理技術等環境保護措施和技術急需提升,在廢物的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污水處理工程工藝、技術裝備水平及排放水平方面與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四是行業整體科技投入強度偏低。
李小年則提到,現有生產工藝水平落后、原創性技術缺乏以及產業集中度不高是制約行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染料等精細化工剛剛起步,需要千軍萬馬共同推進產業發展,而發展到今天,產業已經到了優勝劣汰的時候。
“經過大浪淘沙錘煉出的骨干和龍頭企業已經成長為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而那些既沒有技術支撐、又缺乏資金支持且污染嚴重的小企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遠遠不足以彌補它們給社會和環境帶來的危害,該關就得關!”
“十二五”期間,染料行業加大了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的開發,活性染料重要中間體H酸清潔生產新技術開發、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連續硝化清潔生產工藝開發、1-氨基蒽醌清潔生產工藝開發、染料中間體苯二酚清潔生產新工藝開發、高檔新型活性染料的創制、染料廢水處理及回收利用新技術開發等一批行業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