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企業應該如何適應新形勢
在行業放緩規模擴張速度的大環境下,紡機企業應該如何適應新形勢呢?《意見》提出,“十三五”紡機行業發展基本原則是以自主創新為動力,結構調整為主線,質量為基礎,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行業自律。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指出,紡織機械行業是事關紡織行業技術進步和調整升級的重要行業,紡織機械“十三五”發展思路應與紡織工業的發展思路相吻合。但是有些特殊的情況還需要注意,比如一些毛紡、麻紡、產業用設備的進步空間依然巨大。在春季調研的過程中,也有不少下游企業反映國產設備在可靠性、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這也是未來需要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指出,棉紡織生產正向著連續化、自動化、高速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同時,當前終端消費產品使用非棉纖維增多,差別化紡織品增多,需加快對新工藝、新技術、新備件的研發和利用,提高產品的制成率,滿足非棉纖維及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
朱北娜表示,現在棉紡織行業裝備水平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國產設備目前性價比較好,但是要較大幅度提高穩定性、可靠性,挖掘提高紗布高產的潛力,保證產品質量。“十三五”期間,棉紡機械裝備及專件的應用向高速、高產方向發展,通過全流程裝備的機理研究和生產,有效建立高速生產的關鍵技術體系。另外,要改造和新建的全流程生產線目標為1000萬錠。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表示,化纖企業對設備的新需求將主要表現在專業化、柔性化、工程化、服務化等方面。 蘇建軍認為,在勞動力充足的區域,應選用性價比高的設備,實現企業迅速擴張;在勞動力資源緊張區域,應選用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選用世界最先進設備,是企業中后期發展的重要選擇。
下游用戶企業更愿意選擇什么樣的紡機產品呢?據德州恒豐集團董事長蘇建軍介紹,企業在設備選型時的基本要求是:產品質量滿足客戶要求,并處于行業領先;利用設備器材的先進性,減小對員工操作水平的依賴;凡是國產設備能滿足要求的不選擇進口設備,不能滿足要求的,必須選擇最好的進口設備,保持5年不落后;售后服務到位,可以得到供應商持續的技術支持;根據企業所在地勞動力資源狀況,選擇自動化程度不同的設備;選擇較為成熟的產品,不做試驗廠;根據資金狀況,產品質量同樣能滿足客戶要求的前提下,優選規模最大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