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濃郁中國氣息的埃塞俄比亞工業園

一處工業園區,偌大紅色廣告牌上書寫著“東方工業園”幾個巨大漢字,頓時可以感受到濃郁的中國氣息。這里是中國企業在埃塞投資的工業園,園內扎根著30多家來自中國的服裝、建材等企業。
在工業園區內一家名為華堅的制鞋企業,上萬平方米的廠房內并排運行著數條生產線,上千埃塞工人在流水線上嫻熟操作,從鞋面、鞋底制作到成品,一雙鞋子所需的40多道工序全靠當地工人完成。
22歲的澤里洪·格梅丘來自附近村莊,在流水線上已經工作兩年有余,月工資超過1000比爾(約合306元人民幣)。如果沒有中國公司在埃塞投資建廠,他很可能現在還處在失業狀態。
鞋廠助理工程師譚軍介紹說,鞋廠有當地員工3000多名,工人的月工資收入為1000比爾到1500比爾。
近年來,埃塞政府推行強制性義務教育政策,勞動力文化素質有所提升,這是中國企業與其進行產能合作必需的條件。
接受過大學教育的當地員工很容易在工廠里獲得管理職位。特肖梅大學畢業后已在鞋廠工作4年多,月工資4000多比爾。憑借較為流利的英語和當地的阿姆哈拉語,特肖梅成為了中方管理人員和埃塞本土員工之間的溝通橋梁。
中國企業看中的不僅是埃塞等非洲國家的勞動力資源,其較為豐富和廉價的原材料也為中國企業發展節約了大量成本。
埃塞地處東非高原,有著“東非水塔”的美譽,水草肥美,人均家畜占有量位居世界前列,能夠為制鞋、制衣企業提供較為充裕且質優價廉的皮革原料。
譚軍說,鞋廠周圍有不少皮革生產廠,其中一些由印度人投資建設,鞋廠所需的皮革很容易在當地采購。
生產線的機器隆隆作響。一雙雙高跟鞋、平底鞋、長筒靴經過道道工序制成,然后包裝、入庫,等待運往歐洲或美洲大陸。
據譚軍介紹,鞋廠接受歐美企業訂單進行貼牌生產,一天最多可生產8000雙鞋,這些成品通過公司內部的大型貨車,從埃塞運輸到吉布提港口,再以海運方式運往歐美。
“以后的運輸會大力借助中國修建的從埃塞首都到吉布提港口的鐵路,這將使從鞋子發貨到抵達港口的時間由以往的兩天縮短為8小時,大大節約運輸成本,”譚軍說。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非洲一些國家交通條件不斷改善,鐵路網、公路網正不斷延伸,電力保障日趨穩定,這又進一步促進了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興業,有力推動了非洲國家工業化進程。
在埃塞東方工業園,進駐中國企業達64家,其中投產企業31家,實際投資總金額2.2億美元,解決當地8000多人就業。
采訪結束后,在返回亞的斯亞貝巴的路旁,當地傳統作物青黃相間,遠遠望去如同波浪在白云下翻滾,一處處拔地而起的廠房與農田交相輝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