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家將減緩下單:印度棉出口將面臨壓力
雖然11月中下旬以來,印度部分棉區籽棉收購、加工緩慢恢復,但12月船期的棉花能否及時裝船、交貨棉花企業也心量沒有底,對于一些“等米下鍋”的紗廠而言更不敢輕易下單;其二是美元指數寬幅波動,包括人民幣、印度盧比等發展中國家貨幣持續被動貶值的趨勢不可逆,對棉花進口企業而言,需要支付的資金成本更高。12月份美聯儲加息似乎已“箭在弦上”(華爾街一些金融和投資機構認為美國將100%加息),對棉花等大宗商品的影響尚需觀察和等待。
據調查,11月底一些印度軋花廠、出口商報價如下(CNF):S-6 Super M 1-5/32〞、S-6 Super M 1-1/8〞分別為76.08美分/磅、75.50美分/磅(12月船期);BCI CottonM 1-1/8〞、MCU5 M 30mm的報價分別為76.82美分/磅、76.92美分/磅,而DCH32 34mm-35mm的報價為109.10-111美分/磅。單從報價上來看,印度棉S-61-5/32〞與同為12/1月船期美棉EMOT SM 1-5/32〞、C/A SM 1-5/32〞的差價已分別達到6-6.2美分/磅、7.5-7.8美分/磅,印度棉價格上的優勢非常明顯,激起包括中國、越南、孟加拉國等采購商的關注和詢價,但是目前有兩個因素嚴重制約印度棉出口,其一是雖然新貨幣政策的影響短時間內難以消除,至少10多萬噸出口合延期裝運或取消令買方心有余悸。
巴基斯坦相關部門為維護農民利益,保護棉花加工業,11月下旬以來市場傳言“巴基斯坦停止對印度棉發放海關進口許可證”,其結果導致很大一部分巴紡織廠、貿易商簽頂的印度棉合同無法執行,只能被迫延期或取消,巴國內紗廠只能轉而采購美棉或其它產地進口棉、國產棉,同時巴基斯坦國內棉花價格持續調漲,為了轉嫁生產成本,紗廠醞釀棉上調棉紗FOB、CNF報價。巴基斯坦內閣表示只能在國內棉花全部消化完畢之后才會修改這項規定,但一些印度軋花廠表示,巴基斯坦限制、封堵印度棉花進口只是應急行為,不會持久,據統計,截至11月15日,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達到149萬噸,目標產量是187.7萬噸。
據青島、張家港等地的一些棉花貿易商反映,2016/17年度印度棉的港口保稅量或較2015/16年度有較為明顯的提高,12月份少量抵港的棉花因馬值大、長度短和斷裂比強度不高(28GPT左右)等原因或不受紡高支紗、精梳紗企業的青睞,一些印度軋花廠、棉商也建議中國買家重點訂購1/2/3月份船期的棉花。
其一是由于2016/17年度地產棉品級、品質“不給力”,新疆南疆手采棉斷裂比強度、長度等公檢來看只能算“差強人意”,因此即使有關部門已明確自2017年3月6日啟動國儲棉輪出,國內一些機構和經營商仍判斷2016/17年度高品質棉花短缺將在5月份以后爆發;其二是印度棉出口壓力延后,降價預期升高,價格和運輸上的優勢突出。以目前S-6 1-5/32〞的報價約76美分/磅為例,1%關稅清關后的成本僅13000-13100元/噸(不計配額轉讓價格),與內地庫新疆“雙28/雙29”棉花差價超過3000元/噸,國內紡企豈能不動心?;其三、截至11月下旬前,2016/17年度美棉已簽約出口60%左右,出于對中后期花的品質、裝運等考慮,中國買家將減緩下單,“美棉跑前半程,印度棉跑后半程”的出口格局或不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