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團發展傳奇
1979年10月,在鄧小平的支持下,榮毅仁創辦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下稱“中信投資”),并且親自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中信帝國由是誕生。1979年,鄧小平同志就創建中信公司與榮毅仁同志親切交談
面對“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習慣封閉性思維的壓力,1981年2月,中信投資為遭遇困境的國家22項重點工程之一——江蘇儀征化纖在日本發行了 100億日元的債券。從此形成籌資的“儀征模式”。1993年,榮毅仁當選為國家副主席,轉回到政治家角色,中信商業帝國的權力移交到王軍和魏鳴一手中。
規模龐大的中信集團,除了榮智健領銜的中信泰富在香港資本市場赫赫有名以外,在境內A股資本市場上廣為人知的上市公司包括中信證券 (600030.SH)、中信海直(000099.SZ)、中信國安(000839.SZ),此外,中信銀行也已經啟動境外上市。而中信證券最近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引人關注,也體現著中信集團對金融板塊的新思路。
中信證券成立時間較晚,自營、委托理財規模不大,因此避過了華夏證券、南方證券等老牌券商的滅亡命運,并且吞并了大過自己一倍的華夏證券,去年底將華夏證券改名為中信建投證券。然而,以豐潔美食寵愛的孩子,往往會消化不良。中信證券雖然吞并了華夏證券,但華夏證券并未帶來盈利,恰恰相反,據一些證券分析師分析,“華夏”證券在中信證券去年的年報中可能貢獻了數千萬的虧損。
面對蓬勃復興的資本市場,中信證券迫切需要現金、需要擴大資本金,因為根據證監會去年以來對證券公司行業的各項新規定,無論做投行承銷業務還是融資融券等創新類經紀業務,都需要跟凈資本這些指標嚴格掛鉤。
在“五一”前后,證監會宣布開啟再融資、IPO,正式走出新老劃斷關鍵一步,中信證券立即推出非公開增發。據中信證券高層表示,索羅斯基金甚至表示了對于中信證券增發的極大興趣。中信證券6月23日公告稱,證監會核準其非公開增發不超過5億股,并將在27日召開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大會。
中信集團希望中信證券的股東不再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服裝業、日化業,而最好是來自金融業巨擘的股東,能夠為中信證券帶來充裕現金的同時帶來豐富的業內經驗和相關項目——錢不是最要緊的,業內資深權威是第一要件。
為何必須引入有金融業從業經驗的股東?這體現了中信集團對中信證券轉型的憂慮。中信證券是中行A股的主承銷商之一,國航回歸A股的主承銷商之一,在這些風光的大項目中,中信證券總是與中金、銀河并列,在同業口碑中,這三者的投行業務最被認可。但是從這三個競爭者背景來看,中信證券不是最有后勁的——中金是目前國內投資銀行界的一號種子,摩根士丹利股東的外資投行理念滲透和業內最優秀的人才儲備,使得中金能夠厚積薄發;銀河證券作為老牌券商,投行業務一直強勁,最近中央匯金新成為其大股東,陡然增加其在金融系統內部能力的想象空間,而中信證券兩者都不具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