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be Philo 休息3年厚積薄發
英國設計師Phoebe Philo把法國品牌Celine從“名牌中的次等品牌”提升為時尚人與明星矚目的品牌。退隱三年再出擊,看看她有什么動作。
經過好幾年的“動蕩不安”,法國品牌Celine終于找到清楚了解“cool girls”,并能滿足她們的設計師——Phoebe Philo。看看這位時下超人氣英國設計師到底何方神圣。那是發生在某個星期六傍晚的“真人真事”。
一票時尚媒體人出席某品牌新店開幕派對后,竟不約而同涌到義安城的Celine專店。走進店里,“這個好美!”、“Oh my god!Lovely!”的贊嘆聲此起彼落。是的,我們都在近距離“仰慕”由Phoebe Philo為Celine設計的首個“Resort”早春系列的服飾。
Phoebe Philo的設計之所以獲得時尚圈人吹捧的原因是:她是一個真正懂得所有型女需求的設計師。造型師Johnny Khoo說:“我不喜歡用‘cool’來形容她的設計,但她的確清楚了解現在的cool、chic girls要什么;低調奢華,一流裁剪,不過分女性化和一種直接卻強烈的attitude!”
IT Bag引導者
13年前,24歲的Phoebe Philo加入法國品牌Chloe擔任其創意總監Stella McCartney的助手。2001年,Stella離開Chloe自創品牌,Phoebe Philo接過創意總監一職。她被普遍認為是把Chloe打入“cool牌”行列的功臣。所設計的高腰牛仔褲、娃娃式連衣裙、木底楔跟鞋等,在當時引起cool girls瘋狂搶購。后來設計的Paddington手袋(2005年春夏8000個Paddington手袋未上架已被預購一空)更掀起時尚界IT Bag風潮,每個時尚型女和女明星人手一個,Phoebe Philo堪稱是“IT Bag現象”的領導者。2006年,她離開Chloe也同時絕跡時尚界,掀起不小的騷動。 當Phoebe Philo從助手變掌舵人,從流行推手變“無業婦人”時,擁有65年歷史,由法國女設計師Celine Vipiana創辦的Celine也經歷了很多變遷。美國設計師Michael Kors從1997年至2003年出任該品牌創意總監,以性感、高雅的形象獲得名媛及明星愛戴。之后,意大利籍的Roberto Menichetti和克羅埃西亞籍的Ivana Omazic,成績都無法獲得肯定。Celine淪為“名牌中的次等品牌”。
Johnny Khoo說:“他們都不成功,原因或許是;他們一直在為Celine尋找定位,但卻裹足不前,不敢放膽去做。Phoebe Philo在這方面就勇敢多了,她拋開品牌的一些傳統束縛,注入自己的個性,成功打造出全新的Celine女人。”
用簡單傳遞信息
去年10月,首次為Celine辦秀的Phoebe Philo,無疑是巴黎時尚周最受矚目的設計師之一。大家都想知道休息三年后,Phoebe Philo將如何延續她早春系列的氣勢,在首個Celine時裝秀上繼續展出既有舞臺魅力,又保有現代attitude的服飾。該場時裝秀并沒有讓人失望,幾乎一致獲得好評。簡單的線條、沉穩的色彩,如黑、白、裸、軍綠、深藍,和可穿性與搭配性極高的時裝,沒有多余裝飾,簡約又不失女人味的線條俘虜了大家的心。Phoebe Philo在接受style.com訪問時說:“我想把Celine這個品牌‘清理’整齊,呈現一個強悍的女性形象。你能說這是最現代的簡約時尚個性。”
造型師Eddie Halim說:“其實這個Celine系列缺少‘戲劇效果’,對造型師來說是悶了點。但我能理解為何它那么受肯定,因為所有服飾體現了很簡單的奢華感,設計師很聰明的利用‘簡單’來傳達她的訊息。”
Johnny認為以“簡單”來呈現全新的Celine是明智之舉,他贊揚Phoebe Philo很聰明地把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服裝“改頭換面”,讓大家有驚喜。他說:“比如大家都穿的T恤,Phoebe Philo巧妙的利用極柔軟的皮革來設計。簡單的T恤,因利用兩片細薄、柔軟的皮革黏在一起,里外兩面都滑順、舒適,穿起來就很不同!又比如,許多看似一般的連衣裙及襯衫,加一些細小的縫制或垂疊細節,穿起來就很有立體感,這些都看到她的細心。” ? 另一造型師Jeremy Tan則持不同看法。他說:“我在這系列中看到很多其他設計師,如Martin Margiela及Jil Sander的‘影子’,‘原創性’有爭議。以兩個系列來判斷她的能力太早了,再看看她接下來幾季的作品才能知道她是否‘實至名歸’。”
Phoebe Philo在接受美國版“Vogue”雜志訪問時說:“希望我設計的每個系列中有很大部分的服飾是能夠穿很久、很久的。我們用頂級布料,縫制過程很嚴謹,每件服飾都投入很多‘尊嚴’去制造。設計一些值得‘永久投資’的服飾,勝過那些‘穿過即丟’的‘速食’時尚。這也是我們對大自然與環境的一種交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