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投”廣告是電子商務的“毒藥”
2010年,融資,粗略估計,整個行業2010年的投融資金額高達10億美元。
互聯網領域總是各領風騷就那么幾年,從幾年前的網絡游戲勃興,到現在電子商務一副“燒包樣”,可以說電子商務的春天終于來到了。然后,在資本催生的一片灼熱背后,卻是一個更加令人擔心的現象。
雖然風光,其實電子商務企業的日子也并不是特別好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錢嘩啦啦地進來,又嘩啦啦地花了出去。據了解,2010年,排在前50位的電子商務企業在廣告上的花費驚人。淘寶網為2.2億元之多,凡客接近1.7億元,其他如我買網、也買酒網、京東商城、當當等,廣告投入都在2000萬元以上。毫無疑問,能看到一種趨向就是,在整個電子商務行業“不差錢”的情況下,行業進入了大“燒錢”的行列。
還有一個事實也不容忽視,在電子商務同行們的爭搶下,網絡廣告的價格飆漲,B2C企業獲得一個購買用戶的成本大大提高,在過去的一年中,門戶網站的廣告漲了40%以上,導航網站的價格則是一年翻四番,搜索引擎也漲了一倍。前一段時間因為與大摩女在微博上的罵戰而備受關注的當當網CEO李國慶也在微博中抱怨:“今年網絡媒體廣告價格比去年平均上漲50%;尤其百度搜索和好123收費上漲更猛,還搞流氓手段—大家搜當當網,他們故意出現競爭網站名字,這樣可以猛收那家的錢,美名為"精準";網址導航網站更惡,你不交錢就不刊登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學習淘寶幾年前的做法—屏蔽百度?”
雖然像凡客,以及再早的電子商務先烈PPG,都可以作為廣告幫助企業獲得飛速發展的例證,但是光燒錢是燒不出來一個好的電子商務企業的,而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依靠廣告一招斃敵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
作為一個電子商務的從業者,在我看來,現在電子商務企業對廣告的追逐,對廣告效力的熱捧,已經到了一個不健康的地步。廣告投放策略的背后應該有策劃、營銷、產品、服務等一系列支撐,企業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結構,企業自身必須是“健康”的。如果將廣告比作一個大補的藥,企業本身適應其藥力,會取得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藥三分毒,如果不適應其藥力,廣告投放無疑就成了企業發展的“毒藥”。
電子商務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在凡客這樣表面上依靠廣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激勵和示范下,蜂擁而上投廣告,我認為是并沒有真正理解B2C,沒有理解互聯網營銷的本質所在。互聯網營銷最主要要做的應該是數據庫營銷。利用網絡的便利性,形成一種扁平化、垂直性獲取客戶、服務客戶的模式。當然,與廣告的見效速度相比,數據庫營銷顯得過程有點漫長,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但是,廣告是裹上蜜糖的毒藥,殺人于無形。而數據庫營銷才是電子商務企業的救心丸,看起來不起眼,但是管用。
實際上,就是凡客的成功,也不僅僅是廣告投放的功勞,廣告投放從來都不是凡客的主體戰略,而是階段性的、附著性的。其背后是凡客打造一個高效平臺的努力。近期,陳年就打算在聯盟平臺上投入1億元。這筆投入不是廣告,而是渠道建設費用。也就是說,B2C的成功不是僅靠廣告,而是還有其他很多工作要做。
對于電子商務企業而言,真正的需要是開動力量挖掘嶄新的社區營銷、微博營銷的力量。要引導自己的員工,做好基礎性的工作。這些新的營銷手段非常適合電子商務企業,但是對企業員工的要求會比較高,建立體系會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從長遠來看,會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
電子商務企業蜂擁而上投入廣告,也不能完全怪企業的經營者,因為其背后還有資本這樣一雙大手在操控。實際上,即使行業內很多經營者自己知道廣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會帶來長期積累的,但是仍然會“飲鴆止渴”。他們有著現實的業績壓力,為他們注資的VC等不了,所以他們等不得漸進式的積累。在這片資本的“游樂潮上,資本浮躁了,產業必然會浮躁。
電子商務企業從本質上說是零售企業,雖然從傳統的線下到了線上,但是最值得投入的還是渠道能力的建設。對于那些拿到了投資的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最好的選擇不應該是拿著錢撒出去做廣告,而是回歸到電子商務企業的核心,去扎扎實實地做后臺。
廣告是一劑興奮劑,能夠讓企業進入快車道,但是為什么它就不會是一劑毒藥呢?我呼吁行業內的企業都能夠放慢自己的腳步,讓“靈魂”跟上來。
在發展的韌性和耐力上,我比較欣賞剛在美國上市的當當網。電子商務歷經波折發展到現在,實際上早就應該過了盲目追求增長率的年代。經歷了浮躁,電子商務企業確實應該沉下心來,謀求自身的合理增長,而不是翻倍式增長。遠離浮躁,日積月累,自然會有所成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