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通過努力迎來我的“第二春”
被稱為“企業家”的人,往往都是幸運的創業家。但是,第一次創業成功了并不代表第二次創業仍舊可以幸運地成功。首先,二次創業會受到先前思維定勢的影響,思路很難打開;其次,從激情方面來講,也很難達到第一次創業時的熱度。
盡管二次創業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美好,且二次創業失敗的案例不在少數,但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還是毅然選擇了二次創業:“我想通過努力迎來我的第二春。”
俞敏洪用17年的時間將新東方從一個英語培訓部打造成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國際化公司;經過了17年的企業運營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積累,他決定進入教育培訓的子行業——管理培訓,培訓那些將來有可能成為行業領袖的“準企業家”,以此為突破口為第二次創業鑿山開路。
對于二次創業的切入行業,俞敏洪表示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慮:第一,要有發展潛力的行業;第二,做自己熟悉的行業;第三,要在行業內找到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俞敏洪認為自己之所以選擇管理培訓行業,不僅是二次創業的需要,更是民營企業家們的需要。中國民營企業成長的速度很快,但卻正在以每分鐘倒閉9 家的速度進行著新舊更替,更是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無法挺過初創的前3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使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競爭更加激烈,而長期處于溫室中的中國民企顯然還沒有完全適應這一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每一位企業家都擁有自己的夢想,然而夢想的實現除了要靠自身的奮斗外,外部力量的支持同樣重要。眾多已經取得了成功的企業領袖的經驗累積與智慧傳承,是最為重要的外部推動力量。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智慧的傳承,讓阿里巴巴、百度、新東方的成功經驗被眾多中國企業所吸納、消化、融會貫通,或許中國就會誕生更多的馬云、李彥宏,就會為更多普通的中國民眾創造更多的財福。”俞敏洪向《新領軍》表示。 {page_break}
二次創業要選對行業
《新領軍》:你進行二次創業的激情在哪里?為什么選擇管理培訓行業?
俞敏洪:我用17年的時間將新東方從一個英語培訓部打造成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國際化公司,是源于一個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夢想;而如今,我將事業的目標投向為中國企業服務的管理咨詢和培訓領域,則是為了實現更多中國企業家的夢想。
有數據顯示,雖然中國民營企業成長的速度很快,但卻正在以每分鐘倒閉9家的速度進行著新舊更替,更是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無法挺過初創的前三年。管理不規范、企業治理機制不合理、職業經理人團隊選擇不穩妥以及與合伙人的合作關系處置不科學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所以,我想幫助我們的民營企業跨過這些坎,規避一些本可以規避的風險。
企業的成功方式可謂千姿百態,各不相同,但成功背后的商業邏輯和商業智慧基本是可以相互適用的。我希望能夠通過慧致天誠這個平臺匯聚中國成功企業領袖的智慧、搭建資源交流機制、建立完善的企業管理咨詢與培訓體系、傳導科學有效的企業價值鏈思維,通過改善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和內在機制,助力中國民營企業實現突破式發展。
做自己熟悉的行業
《新領軍》:你說二次創業要做自己熟悉的行業。你真正熟悉管理培訓行業嗎?
俞敏洪:我做了教育行業17年,也就是新東方的17年,我對教育行業的理解是全面和透徹的。因為我從教師做起,后來做到了校長,再后來成為上市公司的領導。在這期間,我對教育行業,特別是培訓行業已經有了足夠深入的了解。
慧致天誠與新東方沒有任何關聯,股權上也沒發生關系。但新東方17年的公司管理和財務運作經驗是我可以直接運用的,這樣公司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所以我也在此提醒即將創業和準備二次創業的準企業家們,一定要從事自己熟悉的行業,只有在熟悉的行業內,你才會懂得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否則通過摸索進行創業實在是太困難了! {page_break}
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新領軍》:目前,管理培訓行業內的競爭非常激烈,并且一批先行的管理培訓機構已經占去了大部分市場份額。慧致天誠作為一位后來者,拿什么在行業內立足?
俞敏洪: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公司能否持續經營的秘訣也在此。慧致天誠跟一般的管理培訓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擁有強大的企業家資源。我們可以請到一些知名的企業家為我們的“學生”上課,如馬云、牛根生、李開復(微博 專欄)、李彥宏等,這些都是最成功的一線企業家。他們所經歷的以及親身體驗過的寶貴經驗是所有管理培訓講師所不具備的,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在我創立慧致天誠之初,就將凝聚領袖智慧作為企業最為核心的戰略予以布局,基于此,我專門邀請到在中國企業界、學術界、管理界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二十位業內領袖人士組成慧致天誠專家顧問委員會,作為慧致天誠最核心的智慧平臺,凝聚企業領袖的智慧,助力中國企業擺脫管理缺失的瓶頸,實現突破式發展,讓更多中國企業家的夢想得以實現。
我們實行的是“1+1”式的教學方法,即“講師+成功企業家”的方式。優秀的講師系統講解企業運營所需要的核心知識,之后通過這些成功的企業家來進行案例分享,最后讓企業家顧問團為學員的企業逐個把脈,分析企業在前進中真正的障礙在哪里,從而讓企業通過與成功企業家的近距離接觸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
《新領軍》:對于二次創業,你有怎樣的目標?
俞敏洪:二次創業不僅是一種商業行為,更重要的是一種社會責任。在全球市場競爭的背景下,單純憑借市場空間的擴大和商業機會的增加并不能成為民企做大做強的理由,反而在更多的時候成為了一種負擔。當我們看到中國的海爾走向世界、中國的聯想暢游全球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在相同的市場環境下,還有更多的企業錯失了發展的機遇,甚至只是如同曇花一現般迅速凋零。
重新梳理中國企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在更多的機遇出現時,中國企業卻往往因為自身存在未能彌補的先天缺陷而與快速成長的機遇失之交臂。有些企業領導者缺乏企業領袖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能夠創業成功,卻不能帶領企業迎來更大的發展;有些企業在公司運營必備的產、銷、發、人、財等能夠為企業實現增長的價值鏈體系構建上,缺乏正確的理論和方法指導;有些企業忽視了企業文化方面的建設,使企業缺少精神力量的支撐;有些企業未注重社會責任和企業公民形象的建設,在社會資源的調動方面形成了被動的局面,未能在廣闊的市場當中形成有效合力。
所以,我希望能通過我本人的努力,哪怕只改變一個企業的命運,我也會心滿意足。如果培養出一位行業領軍者,那么改變的也許就是整個行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