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丁水波:走差異化路線再“超車”
“體育用品行業沒有寡頭,沒有壟斷,只有不好的商品,沒有不好的市場。”丁水波說。
問題在于,恰值國內體育用品行業整合之際,未來變局多多,特步能否保持超行業平均增長勢頭,再次“超車”?
差異化機遇
按照麥肯錫對中國體育用品成長的統計分析,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年均增長5%~6%屬于常態。但在2011年前,幾乎所有國內體育用品公司都能獲得逾30%的同比增長,特步也不例外。
“麥肯錫的研究很簡單。首先,無論是運動人口還是非運動人口,都有一個自然的成長過程。其次是運動本身頻次的提高。因為運動人口對非運動人口產生影響,消費者鍛煉頻次提升,第三個就是消費者對運動裝備的品質提升。”特步副總裁宋建宏說,運動品類的滲透率在提升,運動裝備消耗的速度在加快,運動裝備本身的品質在提升,有了這三點,企業獲取年均5%~6%甚至8%~9%高單位數的增長,有基本保障。
但只靠平均增速,創立品牌時間最短的特步顯然無法到達現在的位置。特步憑借其品牌的差異化定位,抓住了中國體育用品企業遍地“撿黃金”的機遇成長期。
“一個市場在不成熟的時候,隨便開店,都可以賺錢,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想去做,都能有收獲。當時的市場相對來說機會非常大。現在不一樣,市場和行業越來越成熟,消費越來越理性,產品供過于求是不變的現實,就得從企業本身下功夫。有一句話比喻,我覺得很經典——原來遍地是黃金,想彎腰就能撿到;現在黃金照樣在,但埋在地下需要挖了。”丁水波說。
立足三四線
剛剛在上海開出全球最大旗艦店的優衣庫,計劃每年在國內開出約100家店,而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的渠道下沉也從未停歇,特步如何才能堅守住其三四線城市為主要目標的消費市場?
丁水波強調公司必須從原有的跑馬圈地、批發模式轉型成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服務+經營的模式,從批發轉型成零售。但轉型談何容易。國內體育品牌中,李寧公司2010年中起主動調整,但直至當下收效難言明顯。2014年第一季度的體育用品訂單中,也只有安踏錄得高單位數同比增長。 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體育用品企業的該輪市場調整需要3~5年。{page_break}
丁水波對此的判斷是,在產品定位上,國內體育品牌會向“兩個極端”分化:一個是非常清晰的個性化消費,更加專業,更加淋漓盡致,但市場空間小;另一個則是大眾混搭,走中間路線,暫時不用考慮獲取高額品牌溢價。
上述產品定位具體到渠道政策,則是立足三四線城市作為基礎,并盡快提升品牌號召力。
抱團“吃小魚”
除了面臨像優依庫這樣的國際快時尚品牌的競爭外,來自同行業巨頭的渠道下沉,也是對特步的大考驗,但對此,丁水波反而并不擔心。
“阿迪達斯渠道下沉,有沒有競爭?當然會有。但這不是直接性的,他們的產品平均價格高出我們大概2.5倍。2.5倍的價格差距,除了一些專業功能之外,產品的功能、款式卻差別不大。不難想象,相當一部分省份,國際品牌根本賣不過我們。”丁水波說。
但看起來,上述舉措都更偏于“防守”。
“從競爭的情況來看,一種情況是跟上面的高端品牌搶,國內有公司干過但沒成功;另外一個是從下往上抓,把下面的品牌擠掉,目前看來機會很大;第三,能不能搶一點休閑品牌的份額過來。特步過往的十年歷史,很大程度來講是搶了這碗‘飯’。當然,別人也在拼命‘搶’我們。”宋建宏說。
“互相‘搶’的過程當中要回答一個問題,特步高于行業平均的成長從哪里來。對整個體育用品行業,我們就自己看到的前景來講,未來的一段時期,放長了10年,放短了3年,會死掉一大批體育用品企業。死掉的那一大批的份額就讓渡給發展起來的品牌。”宋建宏說,自己日前做戰略,算來算去覺得還是前面那幾家要抱團,在這個階段把后面的全吃掉。
“幾種模式也許都可以成功,但成功必須要掌握好時間點。”丁水波說,家電領域國內品牌與國際品牌經過多年競爭,冰箱、洗衣機、電視等都是日本品牌的景象已經一去不返,“現在家里的洗衣機都是國產的,用起來性價比更好,我相信體育用品領域也是如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