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義:互聯網將扮演拉動數字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2014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主題演講并提出,“亞洲經濟的命運取決于改革創新和結構調整。各國要順應全球新技術革命大趨勢,推動以綠色能源環保、互聯網等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發展,提升產業和經濟競爭力。”可以看出,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再次獲得肯定,并被寄予厚望。
4月9日,在一場主題為“轉型、創新、升級——探尋消費增長‘新絲路’”的博鰲夜話互動中,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尼爾森 CEO馬祺(Mitch Barns)、聯合利華董事長邁克·泰斯庫(Michael Treschow)、可口可樂大中華區董事長魯大衛(David Gordon Brooks)、蒙牛集團副總裁Jesper Fournaise Colding、安佰深股權投資集團全球合伙人及大中華區總裁張曦軻等國際國內精英人士一起探討了如何推動中國的內需增長,尤其是互聯網在未來數字經濟增長中的角色界定以及發展趨勢。
劉勝義表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可以促進中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從而為經濟增長貢獻更多的力量,助力“中國夢”的實現?;ヂ摼W作為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正引領中國數字經濟走向更加快速和良性的發展軌道。
數字經濟成城鎮化消費升級重要領域
“中國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的城鎮化,每年從農村走向城鎮的人口有1000萬左右”,對話中,張曦軻表示,要實現真正的城鎮化可能要實現兩個重大跨越。第一個跨越是從土地的城鎮化變成人的城鎮化,要把農村的人口真正變成城鎮的人口,享有同等的城鎮保障和待遇。第二個跨越是把新的城鎮人口變成真正的消費者。這1000萬人口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消費能量,把這些新城鎮人口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意義重大。
馬祺(Mitch Barns)也指出,對于企業來說,中國的家庭消費增長將是一個大的機會。人口結構變化將在中國未來的消費增長中占據重要地位。
對此,劉勝義現場分享了一組數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到2016年,G20(二十國集團)的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4.2萬億美元。劉勝義認為,在中國,數字經濟的概念還沒有得到廣泛的討論,但中國有6億網民、10億手機用戶,包括5億智能手機用戶,數字經濟的發展潛力巨大?;ヂ摼W可以給消費者普及更多的消費文化,創造更多的消費意愿,能夠幫助充分挖掘和激發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新消費群體的消費力,有助于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建設,對整個經濟增長、實現“中國夢”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可以說,在整個世界的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同時,數字經濟創造了一個企業與消費者共贏的市場環境,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消費升級的重要領域。{page_break}
互聯網重塑經濟市場格局
近年來,建立在電子商務、即時通訊、搜索引擎和網絡游戲之上的互聯網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并進一步影響中國的經濟形勢。數據顯示,2013中國網絡經濟整體規模已達6004.1億元,同比增50.9%。根據波士頓咨詢預測,到2016年,互聯網經濟對于中國GDP的貢獻將達到6.9%,僅次于英國和韓國。
毫無疑問,互聯網作為一個媒體、平臺和渠道,它正在為人類塑造一個全新的數據驅動的商業生態。以電子商務為例,它不僅是為網民帶來了更便利的體驗,更消除了地域界限,創造了更加平等的消費渠道;同時成為零售業發展的重要拉動力量,并為出版、服裝、家電等制造業帶來渠道電子化的變革。劉勝義認為,伴隨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模式的不斷成熟,整個市場將創造更多就業,孕育更多的創新。
互聯網帶來的革新遠不止此,網絡消費者已經成為消費升級和消費轉型的先行者,并主導市場格局的創新,他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力都更強,據此興起的網絡消費推薦功能必將盤活越來越大的市場,未來的長尾市場將更為活躍。
魯大衛表示,中產消費群體正從“個人”及“社會整體”兩大層面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他們更重視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并樂于通過各大網絡平臺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給予評價,同時善于借助互聯網分享消費經驗,一個全新的消費信用體系正在建立和完善。
而移動互聯網讓服務商和消費者、生產制造商和消費者更加直接地對接在一塊。廠商和服務商可以如此之近地接觸消費者,這是前所未有的,消費者的喜好、反饋可以快速地通過網絡來反映,企業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對市場做出反應、制定新的戰略并加以實施。未來,只有把消費者的意見整合到價值鏈中的企業才會勝出。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趨勢下的企業應對
面對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如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所說,2014年亞洲和新興經濟體將處于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國正處于構建“新商業文明”的重要階段。
劉勝義表示,應該把互聯網看作是一種機遇,一種把新的科學技術用于提升我們自己的契機,從這個角度來講,互聯網帶來的不是沖擊,而是更多的想象空間。
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興起,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全面受到信息化影響,溝通和資訊接觸渠道的轉變,使他們對資訊內容呈現的富化程度有更高的追求,這也要求企業在戰略層面必須建立起強有力的價值定位,并且通過內部組織架構來貫徹這種營銷定位,以靈活應對層出不窮的新需求。而對新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則是實現這些戰略的關鍵。劉勝義認為,企業未來必須要具備更強的數據思維,通過對用戶數據的分析,洞察用戶的消費習慣,去發現用戶新的需求,通過用戶過往的消費歷史,創造更多的消費需求。
品牌將不再是一個企業可以“重金打造”的名詞,而是真正由消費者的信任投票構筑起來的立體形象。劉勝義提出建議,對于企業來講,在創造可觀利潤的同時,更應注意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價值導向。在未來的市場發展過程中,企業不能只是追求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是要想想如何提高收入的質量,以誠信為本,才能讓企業真正可持續發展。
提到對未來中國經濟市場發展的展望,張曦軻提出希望“未來十年中國將成為一個更加城市化的社會,會有更多像騰訊、聯想這樣很好的大公司,中國也會擁抱很多新的東西、新的產品、新的經驗。未來更現代化、城市化的年輕一代將崛起,對于經濟及消費增長他們會有非常大的牽引能力。”劉勝義也表示希望社會能夠更加平等,消費者群體更加開放,企業更加創新,這恰好是互聯網非常重要的特征,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我們應該有足夠的熱情,推動開放、平等和創新,讓社會變得更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