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設計師趙卉洲:如何正確審美和看待時尚
近日閉幕的深圳時裝周上,一位身穿透|視裝的光頭爆乳姐頻頻搶鏡,“亮瞎全場”,在網絡迅速走紅。這位肥胖的光頭透|視姐高喊:“我的時尚很簡單!就是美!美!美!”
在專業時裝設計師趙卉洲看來,光頭姐現象催生的,應該更多是反思:什么是時尚?什么是審美?時尚設計師和時尚企業的責任是什么?
作為EACHWAY藝之卉時尚集團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趙卉洲曾經以核心設計師的身份,與其他多位設計師一起,歷時近1年時間,整合了從紡織面料到生產工藝的整個服裝產業鏈,為2014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領袖配偶設計了禮服,向世人展示了氣質、優雅的新東方美學。
就在深圳時裝周落下帷幕第二天,趙卉洲在位于香港與深圳交匯處的辦公室,接受專訪。她的語氣和緩且堅定,流淌在新東方精神、經理人著裝,以及何為時尚何為美之間。她所推崇的,是服裝和時尚背后的生活美。沒錯,就是臺灣著名美學家蔣勛強調的生活美學。
自我表達要正確
蔣勛在《天地有大美》一書中說,服裝其實是一門大學問,大家還是要花一點心血去了解自己適合什么樣的顏色、什么樣的造型、體態和什么樣的服裝搭配在一起是最對的,我覺得這才是衣服的美感。
他又說,我覺得很多企業家其實可以創造出自己穿衣服的獨特文化出來,一方面你建立自己的優雅性,講究質料和造型,另外也不要忽略跟自己員工之間的親和力。我相信這樣的思考非常重要,因為美不應該在最后變成讓大家感覺陌生跟害怕。
蔣勛的觀點,趙卉洲太認同了。在她看來,許多職業經理人缺乏的是,如何用服裝這個語言|正確地表達自己。
問:經理人該如何著裝?
趙卉洲:職業經理人如何去正確地表達自己,這是需要去考慮的事情。我覺得,人需要衣裝。你再有氣質,再有能力,你還是需要給別人第一印象,還是需要讓別人知道你的正確表達。
我通過去年做APEC服裝設計,發現服裝不僅僅是傳遞美,更多的是表達一種心聲,就是它如何正確地表達你。
現在許多職業經理人缺乏的是,如何用服裝這個語言來正確地表達。我們經常發現很多人穿得不得體。不得體第一是他不知道環境,不知道場合。職業經理人經常在穿衣服的時候,沒去思考穿這個衣服去到什么樣的環境,去表達什么樣一句語言,就是說,環境很重要。
比如說,你今天去談判,你應該穿什么?你今天要跟你的下屬溝通,你穿什么?你今天可能有一個商務出差,你穿什么?這就是環境的要求。現在很多經理人經常會很亂地穿。
在西方,服裝發展史已經上百年了,所以它的禮儀文化是分得很清楚的。你會在外企里發現,經理人如果做商務談判,他不穿西裝就會覺得這是對別人不禮貌的行為。而我們國內很多人就覺得“我這樣穿挺好的呀,我干嘛要去在乎你對我的看法呢?”我認為這是很多經理人存在的問題。
何為時尚何為美
蔣勛在《天地有大美》一書中寫道:服裝雖然是一種風尚,可是一窩蜂的風尚并不完全是對的。有的時候奇怪的服裝會變成一個社會價值的標準,就是因為大家都流行,如果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就跟著流行,反而沒有真正美感的自我判斷。
蔣勛強調的是,時尚無需跟風,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正如趙卉洲所說:當下人對生活美要去思考,要去反思。你不能拋開文化,為了個性,為了張揚,為了自我,那就是時尚,我覺得不是。
問:你對時尚的定義是什么?
趙卉洲:我覺得時尚必須具備文化底蘊。你不能拋開文化,為了個性,為了張揚,為了自我,那就是時尚,我覺得不是。時尚也不代表先鋒,不能定義時尚就是先鋒。時尚不能脫離文化背景,西方人理解的時尚不代表東方人理解的時尚。
第二個是需要審美眼光。所謂審美,就是我們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東西,你要看到美,發現美。我覺得現在的美,對于大眾來說,不是藝術高高在上的美,而藝術品的美,大家覺得是鶴立雞群,感覺比較獨立。大眾現在談的美,更多的是生活美學,就是生活中的美,真正能接地氣的美。
我真的覺得,當下人對生活美要去思考,要去反思,也要去欣賞。隨處一些美的東西,我們需要用陽光心態去傳播。有很多人沒看到美,沒有發現美的存在。如果說我們發現了美的存在,那么作為美的傳播者,就要讓周邊人覺得這就是美的,讓更多人對美的定義有一個標準,不能說沒有標準。
很多人現在不知道生活美是什么,所以要去引導。能夠發現而且能夠定義中國美學和東方美學的這些人,要去傳播美,要去影響,讓很多人突然發現“這個美比我們生活中想象或者看到的美更美,我們干嘛不去學習、不去模仿呢?”
大眾現在對于美,真的需要覺醒。我現在發現很多人是真的不懂美,但是他們又渴望美,我覺得我們設計師是有這個責任的。原來我們認為設計師就是生產漂亮的衣服的,讓更多人覺得這件衣服很漂亮。我現在發現不對。設計師是應該通過服裝這個載體,讓每個人去表現美,這才是設計師要做的事情。
一個好的時尚企業,可能是你怎么去影響你周遭的人,改變大家的生活方式,改變大家的審美需求,讓大家都時尚起來。我們要做的,真的是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大家的審美眼光。其實你不給她好的東西,她就認為這就是時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不是時尚,大家原來對時尚的理解就是前衛的、個性的、張揚的、自我的,這就是時尚。其實時尚是真的需要定義的。作為一個時尚企業,作為一個時尚設計師,我從光頭姐這件事情感到更多的責任感。
問:在你眼里,生活美有哪些標準?
趙卉洲:生活美的標準,首先要心態美。我們經常說,你心不美,你眼睛看到的東西也是不美的。眼睛是個器|官,美最終是通過內心發散出來,通過眼睛這個器|官去感知到的。所以你要覺得美,首先心態要美。所以我覺得在當下的社會上,你先要做心態美的人,才可能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我很感動的是,在美學研究上做得最好的是臺灣美學家蔣勛,他一直強調生活美學的概念。他的生活美學的概念特別強調的是,用美的心態跟美的感知,去感知你周遭的美。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現在很多人缺乏的。如果說你自身沒有一種很陽光的心態,很溫暖的心態,你看東西肯定是有問題的。
新東方精神動起來
多年來,趙卉洲一直在尋找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的新方式。她在去年為APEC設計的新中裝,得到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的多方贊許,成為她探索傳統文化當代表達的一個代表作。她把自己這種探索稱為“新東方精神”。
問:在你看來,新東方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趙卉洲:新東方精神的核心,第一個是“東方”是動態的。有過去的東方,現在的東方,未來的東方,而許多人在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往往會把東方定義為是過去的,而且是靜態的、沒有變化的東方。許多人會把中國對東方文化發展最巔峰的一些文化重新去進行復制。我認為大家對東方的理解,沒有在動態的形式上去思考,所以我強調一個“新”,我覺得一定要動態。
第二個就是,我覺得東方在“新”的過程中,我們傳遞的不是一種形式。很多人說旗袍代表東方,或者宋文化代表東方,或者是漢服代表東方,我覺得都很片面。現在,中國人對于服飾文化的理解,對東方的理解也在升級。在升級中,我覺得精神是需要傳承的,而不是形式要傳承。我們往往在傳承的過程中注重了形式,忽略了精神。
問:東西方文化的特點有何不同?你強調東方文化的“新”,那么未來幾年新東方精神的相對穩定的文化特點又是什么?
趙卉洲:我覺得文化的特點,東方人是講究雅,不張揚,西方人是表現,東方人是內斂,所以東方人一直強調以柔克剛。中國人整個感覺就是有一種氣,就像我們說的八卦也好,太極也好,它一直強調氣、韻、雅這種東西,但西方人講究的是結構、造型。
我覺得這種精神實際上是東方人沉淀下來的。比如說,我為什么前段時間做陶瓷,陶瓷和絲綢都能代表東方的,曾經大家對東方的理解,其實都是通過陶瓷這個藝術,絲綢這個感覺來表現東方。還有茶,我們經常說要品茶,第一道茶不好喝,要喝第二道茶,然后茶是有回香。它們都是強調一種內在的氣韻。所以你會覺得那種張揚的、另類的,根本不是東方文化。
東方文化的“新”,要結合當下的生活方式。我們現在不可能再像漢服那時候慢慢悠悠地走過去,或者是那個大長袖飄過來,生活方式改了。以前的女人干嘛?現在的女人干嘛?現在是新獨立女性,獨立女性要工作的呀,現在女性的所有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不比男人差。實際上現在的服飾文化,不管你強調東方的氣也好,韻也好,雅也好,你必須表現女性的獨立一面,必須要讓她有干凈利落的感覺。我認為一方面要知道文化的傳承,一方面要知道當下的生活方式是什么,這兩個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