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社光用服裝詮釋中華民族的自信
他,應該是2015年中國時裝界最受關注的一位設計師,年初攜“東北大棉襖”席卷T臺,影星張馨予更是穿著這件“大棉襖”走上了戛納的紅毯,引來極大爭議;歲尾的中國時裝周,“病號服”的設計展示了他“怪異”的風格。他就是荷蘭籍華裔時裝設計師胡社光。
胡社光,出生于內蒙古,自幼酷愛美術,6歲開始學習油畫,夢想成為像梵高一樣偉大的畫家。高中沒畢業從內蒙古只身來到荷蘭求學。然而夢想與現實總是有著巨大的差距。面對語言不通,環境的變化,各種困難接踵而至,生存下去成了他的頭等大事。“其實我16歲到荷蘭以后就沒有再動過畫筆,那已經成為我的過去。”面對殘酷的現實,胡社光邊洗碗打工,邊苦學荷蘭語。幾年過后,慢慢穩定下來的胡社光思考著如何改變自己,“不能只在餐館里打工讓外國人看不起,我要活的有尊嚴。”憑著自己多年的油畫功底,胡社光順利的考入了阿姆斯特丹的一所藝術學院,“在美院的第二年,我選擇了服裝設計專業,我認為畫油畫與服裝設計是相通的,一個是用紙和筆,一個是用針和線。”就這樣,胡社光走上了服裝設計師的道路,第二年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
“當時的荷蘭有這樣的說法,服裝設計師不是藝術家,我非常反對,后來在海牙皇家博物館舉行的一場‘藝術與服裝’的展示,我證明了服裝設計與藝術是可以互相借鑒的,是相通共融的。荷蘭女王親自為活動剪彩,我的服裝得到女王的喜愛,與她成為了好朋友。”憑借著對藝術與設計的獨到見解,胡社光成為荷蘭皇室的御用服裝設計師,他的服裝品牌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在歐洲的25年,胡社光從一個初出茅廬闖世界的毛頭小伙兒,成長為荷蘭女王青睞的國際服裝設計大師,為Lady gaga作造型指導,為歐洲政要名流定制服裝,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正是這份對服裝藝術的堅持,創造出了他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打造出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精髓的高級定制服裝。
2012年,胡社光回到國內,開始站在中國本土設計師的角度思考,如何讓中國元素代表中國的時尚走向世界。2014年的春夏,胡社光“刺”為主題的高級定制服裝發布會,為大家帶來一場震撼的視覺沖擊,胡社光說這套系列的靈感來源于“街邊工藝品的手藝人”。
2015春夏作品的主題“窯”,取材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窯”。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以“禪舞”開場,定義為“戒”的時裝發布會,表達人們對自身的恪守和對欲望的克制這一具有“禪意”的主題。這一件件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又風格迥異的作品,天馬行空的元素拼接震驚了服裝界。
2015年3月的一個夜晚,北京798藝術中心上演的一場胡社光秋冬時裝發布會更是“亮瞎雙眼”。模特們踩著三十厘米的無根恨天高,臉上帶著灰色大頭娃娃面罩,身披以灰色為底、花紅綠相間的“東北大棉襖”驚呆了在場的觀眾。79歲高齡的演員王德順赤裸上身、穿著“花棉褲”走秀,老爺子的精氣神更是驚艷全場。
“這套服裝的靈感來自與我小時候,姥姥拿著旱煙袋,坐在家中的土炕上,穿著花棉襖、披著棉被,給小孩子講故事。這些回憶都是我熟悉的,這份親情我無法忘記,我想通過‘東北大棉襖’表達我對故鄉的眷戀,對家人的愛。”
2015年5月,影星張馨予更是將這股“東北大棉襖”風帶到了法國戛納,她身穿胡社光為其特別訂制的紅配綠東北大棉襖禮服,一夜間刷遍了各大媒體頭條。這套服裝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說這服裝“土的掉渣”,有人說這服裝是“丟國人的臉”。胡社光說:“東北大棉襖這么有民族特色的東西,人人都知道,既然延續了這么多年,它就是時尚。為什么中國人不認可中國人的時尚?為什么龍袍可以上戛納,東北大棉襖就不能上呢?這是我應該問大家的問題,因為我們崇洋媚外,沒有民族自信。所以我設計的服裝一定有民族特點,有民族文化,不管是明星也好,普通人也好,穿著我設計的服裝展示的是中華民族的自信。”
雖然每次作品的發布都會引來極大的爭議,但是胡社光說:“藝術的表達方式不計其數,而觀眾的接受能力更是千差萬別,這是一個過程,這是藝術的過程,慢慢來”。
后記:回國3年,胡社光沒有熱衷于將他設計的服裝銷售出去,而是潛心修煉自己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認知與理解,他說不管從歷史的角度來講還是從文化的角度來講,中國文化給了他太多的設計靈感。未來,他一定會堅持用中國元素設計服裝,展現一個美麗的中國,將自信、自強的中國精神展示給全世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