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紡織服裝業優勢 集群蓄能
“產業集群作為中國紡織工業集約化組織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十二五’規劃的發展、改革、提升過程中,對全行業轉變發展方式至關重要。”
在11月22號召開的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表示。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迅速,其中以市(縣)、鎮區域經濟為主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因其旺盛的經濟活力而發展成為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2002年開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進行了紡織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試點工作,截至2009年9月,紡織產業集群試點總數為164個。此次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與經過復審后重新確定的“十二五”試點以及新加入的試點地區,共計175個市、縣、鎮,簽定“十二五”期間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共建協議書。
如今,試點紡織集群地區已從最初的38個縣鎮,發展到現在的175個市縣鎮,有企業18萬戶,職工800多萬人,其紡織經濟已占全國紡織經濟總量的40%以上。
崛起的產業集群經濟
目前,就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整體而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以長三角、珠三角、海西地區和環渤海三角洲為主,特別是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和廣東五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中西部經濟的發展,紡織服裝產業開始有計劃地逐漸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并開始在中西部形成一些產業相對聚集的地方。不過整體來看,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福建五省,仍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占據我國服裝生產的主導地位,短期內,服裝產業生產格局不會發生更大變化。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對參與統計的142個集群來看,2009年企業共15.04萬戶,比2005年增加3.69萬戶,增長32.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0.75萬戶,增長63.8%。職工800.47萬人,比2005年增加225.24萬人。
142個集群2009年其工業總產值18474億元,比2005年增長69.9%,年均遞增14.2%,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832億元,增長達79.8%;主營業務收入18076億元,比2005年增長73.4%,年均遞增14.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為13113億元,增長78.9%;利潤總額910億元,比2005年增長91.6%。年均遞增17.6%,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37億元,增長93.1%。
據統計,我國服裝生產和銷售的70%來自于產業集群。目前,服裝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而各個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有共性也有差別:有的以單產品聞名,比如福建省石獅市是國內著名的休閑服裝名城;有的以貿易方式聞名,如江蘇省金壇市是“中國出口服裝制造名城”。
另據各服裝集群統計數據顯示,各服裝產業集群的服裝產業經濟總量在當地工業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最小占20%,多則達到80%以上。與2005年相比,大部分集群規模以上的服裝企業數量已經翻倍,服裝產量和出口額同比增長也普遍超過60%。比如,“中國休閑服服裝名鎮”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至2009年底,全鎮共有紡織服裝企業2186家,比2005年增加了1245家,增幅為132%,產值為136億元,相較2005年增幅達到126%。
近年來,特別是國際性金融危機以來,東南沿海服裝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逐漸加大,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生產規模已趨穩定,開始進行產業重新定位:一方面加快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一方面加速向內陸梯度轉移,特別是中西部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出現新的產業集群。比如,2009年,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獲得了“中國女褲名城”稱號;在江西、湖北、重慶、四川等中西部地區以及遼寧等東北地區,也開始出現服裝產業集聚。
但是從產量絕對值來看,中西部地區還遠未能成長為支撐我國服裝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雖然我國的紡織集群化為紡織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不過,目前我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5.4萬戶企業中,99.4%是中小企業。“不要誤解我國紡織工業今后面對的競爭主要是來自發展中國家,要知道我們要從國際產業鏈低端向高端提升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有發達國家。”杜鈺洲強調。
據介紹,中小企業一直是歐盟紡織服裝產業的主體。比如,意大利以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聞名。意大利別埃拉地區是羊毛織品加工集群,該地區有紡織企業18761戶,其中1143戶是個體戶。并且當地還有政府和企業合建的公共研發中心,建在位于該區的都靈理工大學別埃拉紡織學院里,專門為中小企業研發、質量檢測、培訓等服務。同時,還以別埃拉集群的名義在全世界進行品牌宣傳和市場拓展。
同時,目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資源壓力日益加大。
土地資源方面,沿海地區土地資源日益匱乏,加上國家嚴控用地指標,土地價格快速上漲,產業發展受到限制。
資金方面,盡管一些集群企業建立起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融資擔保機構,但是“融資難”仍是集群存在的普遍問題。
人力資源方面,“招工難”是紡織服裝行業近幾年面臨的主要問題,由于招工難,大部分地區用工成本均出現較大幅度提高。調查顯示,職工工資較去年普遍上升10%~30%,企業用工成本不斷增加,企業負擔加大。
另外,目前集群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依然間艱巨。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不少集群產業和產品結構得到優化,但多數集群產品同質化競爭仍然較嚴重,議價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偏低。不少集群地區還有相當數量小企業處于比較分散的狀況,企業規模偏小,實力偏弱,市場適應能力差,缺少龍頭企業。
即使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知名產業集群,也尚有繼續提升的空間。以浙江省的紡織產業集群為例,據了解,2009年浙江省紡織產業集群包括絲綢、家紡、羊絨、經編等;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包括紡織服裝、針織服裝、羊毛衫服裝、童裝等29個行業,共吸納163.8萬人就業,年銷售收入為5723億元,對于浙江省經濟發展貢獻巨大。但是,目前該省紡織產業集群發展也存在著嚴峻挑戰——
一是浙江省紡織服裝產業結構存在“低、散、弱”的情況,組織結構散,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少龍頭企業帶動,如諸暨大唐襪業2009年共有企業11080家,而銷售超億元的企業僅27家,僅占企業總數的0.2%。
二是支撐要素的研究和創造不夠。如人才和科技要素中,百萬人口研發人員數量分別只有廣東的78%、江蘇的58%,遼寧的56%,人才總量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僅占3.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以及正在加緊制訂的《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和2020年強國綱要》,都將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集群作為今后紡織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