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保稅區受災亞麻搶救記
7月讓人揪心,動車追尾幾乎成為各大媒體的焦點。面對令人心碎的場面,人們不斷發問——在社會發展一再提速的同時,我們的質量與管理是否也在同步提速?
同樣是7月,這個多雨的季節,發生在紡織業界的一件事引發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再次追問與思考。
7月中旬那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使國內外30多家企業儲存在張家港保稅區倉庫內的亞麻原料遭受洪水之災,損失慘重。486個集裝箱內的18000多噸亞麻原料,幾乎全部被洪水浸泡,其中華爾潤倉庫12000噸左右,其他倉庫6000余噸,另外還有兩個倉庫也不同程度地受損。總共涉及30余家中外企業,其中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外資企業9家,黑龍江、北京、河北、安徽、浙江等地的亞麻骨干企業20多家,據初步估算目前直接經濟損失較大。
更讓人擔心的是,災害發生數日后,災情仍在繼續并向進一步加重蔓延。大批亞麻原料仍然浸泡在洪水之中,炎熱的高溫天氣,加上悶熱、潮濕的倉庫環境,極易導致亞麻原料的自燃。一旦意外發生,后果將不堪設想,損失更無法估量。因此,受災企業心急如焚,呼吁有關方面采取果斷措施,搶救亞麻原料。
亞麻原料短缺一直以來困擾著行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亞麻制品生產大國,但亞麻原料不能自給自足,仍需大量進口。而張家港保稅區則是中國最大的亞麻原料進出口基地和原料集散地,僅目前儲存在這里的原料就占全國亞麻原料年進口總量的近20%,對中國乃至世界亞麻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受世界經濟危機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緩慢、日本地震、北非和中東政治局勢惡劣等國際因素影響,加上國內宏觀調控、人民幣升值、銀根緊縮以及能源緊缺,我國亞麻行業處于原料價格上漲、產品價格下降上下擠壓的困境之中,生產經營十分困難。這次災害對于中國亞麻行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張家港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而且當地政府以及海關等憑借著對中外亞麻企業給予的一貫支持和良好服務,使之成為重要的亞麻原料進出口基地和原料集散地。災難當頭,當企業渴望得到政府以及海關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時,有關方面能否做到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反映著相關部門的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
的確,在第一時間加大救災力度,讓受災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不僅直接關系到中國亞麻行業的穩定發展,而且也考驗著張家港保稅區的管理與服務水平。災情之下,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攜同受災企業,向張家港保稅區及相關部門發出請求,懇請政府、海關等部門能采取措施,出臺政策,加大救災力度。
一方面請求政府和保稅區管委會迅速組織力量,安排人力和車輛突擊移庫,并采取措施降低受災貨物的濕度,減少原料自燃風險以及二次雨災等風險,保證保稅區安全,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的限度。另一方面,請求張家港海關特事特辦,加快放行速度,盡快分散受災的亞麻原料貨物,對原有的正箱貨物監管統一分箱監管。有能力的企業先將受災貨物清關,加快出關移庫,并且根據受災程度重新評估貨物價值,盡量減少企業損失。對未能出關的貨物,也要根據受災程度確定具體數量金額,并出具相關的證明,以方便企業在外匯核銷時減少損失。
同時,請求政府和管委會發揮協調作用,會同相關主管部門,與倉儲企業積極協調,盡快公布受災亞麻原料的理賠方案,使受災企業的損失能夠得到應有的合理賠付,從而進一步建立起張家港紡織原料市場令人信賴的亞麻原料管理、管家的信譽和形象,繼續成為眾多紡織企業的亞麻原料倉儲基地,同時也促使企業在責任明確的情況下,積極采取自救措施,進一步降低經濟損失和可能出現的風險。
災情發生后,行業協會積極發揮作用,牽頭成立張家港保稅區亞麻原料追賠委員會,使追賠工作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以保護企業不受或少受損失。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會長許吉祥擔任追賠委員會主任,所有受損企業為追賠委員會的委員。
災情十萬火急,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強烈呼吁,得到了政府和海關的回應,相關部門作出了關于張家港保稅區水災原料移庫的決定。從7月20日起,受損企業已開始進行移庫,把完好的原料放到安全的倉庫,受損的原料放到原倉庫通風干燥減少損失。至此,中國亞麻企業的“生命線”得到了保障。
險情終于過去,但一系列問題卻留在了筆者的心中:作為國家重要的保稅區,倉儲要地防水、防火等設施是否健全、完善;對于災害的應急措施是否得力;對于災害的防范和救助措施是否有效和到位等等。相對于求助得到積極回應,主管部門能在第一時間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并減輕災情是否顯得更為可貴、更令人期待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