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周年:紡織出口企業亟待轉型
10年前的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WTO的第143個正式成員。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使深受配額之苦的紡織品服裝業外貿出口得到改觀,中國紡織服裝生產的能力充分釋放,并成為了目前全球第一大紡織出口國。
入世十年紡織業出口增幅迅速
據世界增長幅度,2001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額約為一成六,2009年占全球出口約為三成二,2010年則達到三成三。2010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為2065億美元,就業人數仍然保持在2000萬人口之上。不僅如此,整個“十一五”期間,出口數量對紡織業出口增長的貢獻率占到44.5%,價值增長的貢獻率占55.5%。
從以上的種種數據來看,可以說,加入WTO的這十年,是中國紡織業飛速發展的十年。然而這一路走來道路并不平坦,伴隨貿易自由化而來的,也有各國鋪天蓋地的反傾銷調查和技術性貿易壁壘,面對種種利空因素,中國紡織企業在提高技術水平的同時,不斷壓縮利潤空間,保持了較快發展。然而今年以來,他們面臨的挑戰似乎比往年更加嚴峻。
今年以來紡織業出口壓力倍增
今年七月份以來,東莞制造業出現企業倒閉潮的消息引發了全國的關注,而紡織業是首當其沖的行業之一。中報顯示,8月份紡織品服裝單月出口額環比下降6.51%:8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單月出口額同比增長25.53%,增幅較去年同期下降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6.51%。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兼職副會長尹國新: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特別是從9月份大家明顯感覺壓力很大,當然這么里面主要是數字下的也很多,我記得9月份出口的數字跟去年同期增長只有13%多一點,這個數字跟8月份吧比8月份好像是27點多,增幅下降的還是很快的。今年對于整個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一直以來,價格優勢都是中國出口商品一個較為重要的優勢,然而受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這個優勢正在逐步削弱,特別是對于利潤空間較小的紡織類企業來說,對于價格的因素更為敏感,對于他們來說,今年的出口形勢尤為復雜,出口壓力倍增。
這個壓力首先來自人民幣升值。10月13日,溫家寶總理對廣東經濟形勢,尤其是當前外貿企業情況調研的分析上,幾乎所有企業,都反映人民幣升值對企業貿易規模和利潤的影響,人民幣升值成為最難預測和影響出口效益最大的因素。為了應對匯率上漲,許多大型的紡織出口公司只能以購買中遠期外匯的方式來消抵升值所帶來的影響。
{page_break}
挑戰一人民幣升值壓力
江蘇舜天集團副總經理曹小建:匯率還在漲,但是匯率上面這一塊我們應該講,和我們的預期和去年的預期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預期的這一塊是比較成功的,成功我們防范這里面的風險就是買遠期的外匯。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事業六部總經理陳躍武:這個只能說我們去固定了我們的匯率,然后變成我們接單的時候我們就很大膽的跟客戶說按照匯率來計價,因為呢,如果沒有這個保障的話,你現在跟人家報價確實心里也沒底,從我現在報價到生產到出貨到收回外匯起碼大概最快也得四五個月時間,四五個月之后匯率什么樣誰也不知道。
而對于更多的中小型紡織企業來說,減少訂單和壓縮成本成了他們應對匯率上漲的無奈之舉。
長期以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然而近年來,國內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漲,新一代的年輕人做紡織工的意愿一直在下降,這使得勞動密集型的紡織類企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以往以廉價勞動力賺取價格差的日子已漸行漸遠。
2008年,新《勞動法》出臺后,企業的用工成本普遍增加了10%-20%,而去年底持續至今的“用工荒”更是加劇了企業壓力。以上市公司江蘇舜天為例,在經歷了去年的用工成本高漲之后,今年再次上調了12%左右。
挑戰二企業勞動力成本高企
江蘇舜天集團副總經理曹小建:我們技工基本上能達到2600-2800,如果沒有2600-2800,技工你基本上留不住,他的流動是很大的,全年我們不是拿12個月的工資,我們是拿13個月的工資,以此來留住人。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事業六部總經理陳躍武:我們這個行業現在做毛衫,通過電腦方式取代人工生產,通過這種方式還不敢說降低成本,只能夠穩定成本。
{page_break}
挑戰三紡織產業向東南亞地區轉移
在這樣的形勢下,目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土耳其等國正以遠比中國低廉的成本優勢,蠶食中國紡織品的出口“蛋糕”。這些國家的報價有些可以比中國低百分之十,而目前我國紡織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3.9%,因此許多訂單只能放棄。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當于我國用工成本的38%,原料成本只占國內70%。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兼職副會長尹國新:我們現在競爭的壓力確實是很大,因為跟東南亞比的話我們人工成本這一塊現在確實是拉開了一個很大的距離。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事業六部總經理陳躍武:最近五月份的時候我們還留意到另外一個情況,現在歐美國家采購范圍不光東南亞了,他們現在已經向非洲方向發展了,像在美國市場上埃及制造的東西已經有相當比例了。
在今年的秋季廣交會上,大部分出口商品價格上漲5%-10%左右,還有的商品價格漲幅高達30%。價格優勢的降低直接影響了中國商品出口數量,美國商務部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11年1-8月,美國從孟加拉、越南、印尼累計進口棉制品量同比分別增加了3.35%、0.97%和2.45%,而從中國累計進口的棉制品數量同比縮減了16.61%。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事業六部總經理陳躍武:我們5、6月份時候有出訪活動,然后跟美國歐洲的客戶探討這個問題,探討完之后,當時來講客人對我們的價格還是比較難接受的,還要對各方面進行解釋,所以說目前的外包形勢還是非常嚴峻的,我們的生意很難做。 挑戰四國內原料價格大幅波動
除了勞動力因素帶來的成本上漲,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也是影響目前紡織企業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去年一路飆漲至15年最高價的棉花,近5個月來卻一路直跌。8月4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顯示棉價為19716元/噸,比去年最高點跌了近四成,已跌破今年國家有關方面19800元/噸的收儲價。這種棉價過山車對下游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事業六部總經理陳躍武:據我了解也有好多織機加工作坊類型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始倒閉。確實因為原材料上漲導致訂單量不足,就會有一些小規模工廠或者作坊。接到的訂單不夠的話,老板情意關門。
原料成本的上漲直接影響了今年服裝市場的價格,普通消費者可以明顯感覺今年的服裝零售價格比去年有明顯上漲。
江蘇舜天集團副總經理曹小建:這是一個價格滯后的反應,因為降呢我覺得就是說今年是不可能(下降).他一定要堅持到明年的上半年。但明年下半年價格才有可能有一個回落.短期里不可能的。
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和原料價格的大幅波動,可以說是目前出口難的國內因素,而當下持續擴散的歐債危機,使得我國的紡織品出口面臨著不樂觀的外部經濟環境。有人甚至認為目前的出口形勢,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更為艱難。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事業六部總經理陳躍武:08年的那個等于說差不多已經有了一個定論了,08年那個金融危機影響范圍差不多有個定論了。今年11年危機還沒有定論,影響的覆蓋范圍有多大明顯的定論,也沒有說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我感覺這個危機只走了一半。
{page_break}
挑戰五歐美國家購買力降低
復雜的國內經濟形勢和疲軟的歐美市場,降低了歐美國家的購買力。商務部數據顯示,在第110屆廣交會上,盡管到會人數有所增加,到歐美客商觀望詢價的較多,實際成交分別下降29%和28%,許多出口商家表示,以往的歐美老客戶很多都沒有來,廣交會的企業很大部分都瞄準歐美客商的圣誕補貨,假若歐美客大減,意味著企業傳統市場將難保。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事業六部總經理陳躍武:高價訂單我們還在采購原料的階段他就已經要減數量了,我們現在遇到的是一個款式要減三百件五百件的都有。
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顧慶良:因為從我們現在看起來,如果只是以低價進出,只是以低成本為他的優勢那是抗風險能力很差的,因為現在所有的變化都是不利于這種模式。
中短單占比居高不下長單比重仍然偏低
在這一系列復雜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對于許多小企業來說,目前面臨進退兩難的出口形勢:接訂單,無利潤;不接訂單甚至撤單,又有失去市場的危險。即便接到了單子,也多是以中短期訂單為主,在本屆秋季廣交會上,6個月以內的中、短訂單比例占到88%,這反映了國際市場預期謹慎,不敢下長單;而國內企業擔心原材料價格、匯率波動,也不敢接長單。
長期以來,我國紡織業盡管占據了較大的貿易規模,但多以OEM方式,即貼牌代工生產為主,自有品牌較少,長期以來靠價格低廉來競爭,國際分工的地位不高,平均利潤率僅為3.9%。因此面對成本價格變化的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弱,因此紡織類企業要應對當下的出口困境,當務之急是改變長期以來以低價競爭的粗放發展方式。
對策: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兼職副會長尹國新:我個人認為紡織服裝行業也并不是很糟糕或很不行,關鍵的問題是現在的競爭主要是看在哪一個方面的競爭。前幾年我們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可能更多的注重量的一個增長,坦率來講我個人感覺也是我們紡織服裝比較遺憾的一個地方,我們發展了這么多年在品質、在品味或者是在其他的核心競爭能力方面的話好像沒有太的注重或者是關注,主要是注重了一個價格,當然你主要是依賴于價格競爭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遇到了成本,毫無疑問的價格遇到了成本肯定會感覺到有壓力了。我認為這樣也是一個機會讓大家可以冷靜下來可以更好的去考慮我們如何來用綜合的競爭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能力來參與競爭,而不僅僅是靠價格。
對于不同規模的紡織類企業來說,有不同的轉型措施。大型企業應該品牌自主化、產品多元化、經營國際化,圍繞著目標市場,研究設計開發、市場營銷和信息化管理。中型企業應在現有加工能力、經營基礎上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不能永遠貼牌生產。服裝產品個性化、定制化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小型企業則可以發揮靈活迅速的特點,主動順應國際紡織服裝業小批量訂單的發展趨勢。
{page_break}
對策:開拓新興市場
歐美傳統市場的日益飽和與新興國家購買力的持續增強,使得我國的紡織出口企業開始考慮拓展新興市場,同時加大出口轉內銷步伐。另外,盡管目前受成本影響,世界紡織產業向東南亞等更廉價勞動力地區轉移的趨勢明顯,但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紡織企業的技術含量與勞動率仍然保持一定的優勢。
在此次秋交會上,與歐美訂單劇減相對應的,是新興國家市場的不斷擴大。
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成交增長9%,非洲、亞洲、拉美等潛力市場成交增長39%。這意味著我國的紡織業出口企業,在新興國家市場的開拓中是可以有所作為。另外,在國內原料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紡織企業可以進口部分輔料,以此沖抵升值所帶來的出口下滑。
對策:提高紡織工業自主創新能力
就在前幾日,記者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獲悉,備受關注的“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已獲工信部通過,經相關程序后將擇日公布。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將在關鍵技術創新、先進技術產業化運用、自主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產業園區規劃、產業布局調整、多層次人才體系建設以及企業兼并重組等八個方向進行突破,推動紡織工業的轉型升級。
“十二五”紡織產業調整正當時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提高紡織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尤其是關鍵技術的創新,形成自主創新體系。提高超紡、高紡、功能性、差別化等纖維技術的創新,加強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材料的技術研發創新,以及生物質等可再生資源纖維技術的研發。在國務院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碳纖維也是新材料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蘇舜天集團副總經理曹小建:在十二五期間呢,我們這個紡織服裝行業是屬于一個調整時期,這樣的一個調整可能會對我們國內的紡織服裝業的沖擊會是比較大的。
盡管目前,國內紡織行業目前面臨著重重困難,但與之相伴的,紡織業也迎來了行業進一步整合升級的機遇。紡織企業平均規模較小,在出口形勢不利和國內調控政策的雙重壓力下,中小服裝企業淘汰出局,能緩解中低檔服裝供大于求的局面,促進紡織品服裝產業行業升級。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兼職副會長尹國新:假如還是按照這種市場規律這樣發展這樣一個操作的話,我相信到明年上半年就會比較明朗了。將白一點的話可能有的企業就會淘汰了或者就是被迫消失就會到了這個一步,那么這樣的話對于企業來講當然是一個很悲或者是很慘的一個結局,但是對于這個行業來講我想并不見得會有太大或者是一個很恐慌的一個結果。
作為改革開放后,較早面對國際市場的行業,中國紡織業長期以來以低價優勢成為世界服裝加工廠,然而,在當下復雜的經濟形勢下,這種粗放的靠價格取勝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當下中國紡織業或被動或主動地進入一個“陣痛”調整期,能否在這股產業調整大潮中破除困境、脫穎而出,考驗著每一位企業經營者的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