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皮革需求重心向亞洲轉移
我國是世界制革大國,也是全球皮革鞣制行業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近年來,制革業正面臨由“大國”向“強國”轉變,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聚集發展正不斷步入規范、整合、調整、升級的重要時期,業內企業已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
皮革重心向亞洲轉移
20世紀60年代,世界皮革制造中心在意大利,70年代轉移到日本和韓國,80年代轉移到我國臺灣地區,90年代轉移到我國東部沿海。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10年間,世界皮革制造工業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國等亞太區重要皮革生產國發展迅速,改變了以往發展中國家向歐、美等發達國家提供原皮原料的歷史。
目前,亞洲地區皮革生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53%,歐洲地區皮革生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27%、中北美地區皮革生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10%,南美地區皮革生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8%。原料皮市場上,亞洲、歐洲、中北美地區以及南美地區原料皮生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0%、18%、17%和13%。
皮革需求平穩增長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皮革產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統計數據顯示,2006~2010年制革行業工業總產值平均增長率為14%,銷售收入平均增長率為11.85%,而同期GDP的增長速度為9.80%。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規模以上制鞋企業統計(規模以上企業指全部國有企業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企業),2003年中國皮鞋產量為18.20億雙,到2007年產量達到33.60億雙,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為16.6%,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短缺,中國皮鞋行業仍實現了年產33.20億雙的成績,2009年,中國皮鞋制造業強勢反彈,1至11月產量達到35.90億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多樣化,未來幾年皮革將會繼續大量應用在皮鞋、服裝等方面,國內住房和汽車市場的興起也將進一步拉動對汽車坐墊革和家具革的需求。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鞋業生產中心和銷售中心,形成了十分完善的產業鏈和發展平臺,已占據了全球鞋產品市場的60%以上。同時,皮鞋作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對價格的敏感性較低,因此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較快,人們對于皮鞋的消費需求還將快速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城市居民每年人均消費2.5雙鞋,中國人均鞋類年平均消費1.9雙,美國、法國、日本、德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分別為7.3雙、5.8雙、4.8雙、4.2雙、3.9雙,中國人均鞋類消費數量與這些國家比較尚存在較大差距。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人均鞋類消費23美元,僅為美國的1/8,日本的1/6,西歐的1/6,韓國的1/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鞋類消費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