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要守法不賣假貨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告訴記者“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對廣州這個商貿之都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服裝行業應走個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定制化道路,與互聯網形成互補,獲得發展空間。
向曉梅指出,服裝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廣州的優勢產業。廣州的服裝產業除了制造業以外,商貿業也比較發達,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她認為,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首先是傳統產業與文化產業相融合。“服裝產業應與文化相融合,會賦予傳統產業新的文化內涵,注入新的活力。有活力有內涵,這類商品完全可以向高端市場發展。”
由于服裝行業的品牌尤為重要,向曉梅認為,只有通過打造屬于廣州自己的品牌,廣州服裝業才能有新的發展。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有了自己的品牌。
另外,在打造品牌方面,設計是尤為重要。無論衣服款式還是用料,設計必不可少。“廣州服裝產業正在從代加工向自主品牌的方向升級。這就要求我們將品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拓展廣交會、批發市場等銷售渠道。”向曉梅說,“要將大路貨變成牌子貨,將一般批發變成品牌營銷,將服裝產業整體提升。”
向曉梅認為,服裝產業升級離不開互聯網,這樣服裝產業才能把線上線下聯合起來,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打造差異化的服裝市場,形成錯位發展。要把整個服裝產業做大做強,而不是一味地低價競爭,形成惡性循環。“服裝業需通過互聯網,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形象,更需要通過網絡保持銷售渠道暢通。”
全國人大代表袁志敏: 服裝業“觸網”應結合自身條件和需求
新快報訊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紛紛“觸網”。但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轉型擁抱互聯網并非易事,貿然行動反而會讓企業陷入困局。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袁志敏表示,服裝業觸網也要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不能一窩蜂。
袁志敏表示,現在企業的競爭已經不是同質化的競爭,而是個性化、定制化的競爭。以傳統的服裝業來說,以前廣州的服裝業比的是誰生產得多,誰生產得便宜。但是這條路現在已經走不通了。“一些服裝企業關門倒閉,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們做出來的產品,比的不是質量,而是價格。”袁志敏說,“成本放在這里,你去比價格,賣的價錢比成本還低,能生存么?”
袁志敏認為,服裝行業不能再用傳統的思路去做,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經營。袁志敏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求企業理清供需關系,“市場需要什么,我們生產什么。”
談到服裝業觸網,袁志敏表示,企業需要轉型升級,但不是什么火轉什么。“觸網是手段,觸網與否的關鍵是結合自身條件和需求,不能一窩蜂似的全部上。”
全國政協委員沙振權: 傳統企業進軍互聯網要守法不賣假貨
新快報訊 “一個健康的產業的結構,應該是既要高新技術企業,也要有制衣廠這種傳統企業。” 全國政協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沙振權指出,傳統產業進軍互聯網正在蓬勃發展當中,這就是產業更替所帶來的轉型升級。但他認為,服裝企業轉型進軍互聯網,就要注意守法經營,不要賣假貨。
“我個人是十分支持企業進軍互聯網謀求發展的,但是一定要平等地競爭,線上企業應該與線下企業承擔一樣的納稅及合法經營的義務。不交稅還賣假貨的現象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沙振權認為,如同有人交了租金稅費在鋪面做生意,但有人在臨街亂擺攤賣一樣,過于“放水”會導致不公平產生。“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做得很好,才是真的好。”
沙振權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想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要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新興產業,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當前我國企業身上背負的稅費負擔依然較重,這使得企業對內無法持續性地進行創新投入,對外則難以提供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他希望政府方面能夠適當減稅,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刺激消費,連接供給與需求,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