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型的測量的方法
腳型測量是指對腳的特征部位進行測量。腳型的測量包括間接測量和直接測量。在上一節中,通過踩腳印圖進行的腳長測量等等都屬于間接測量。在本節中將介紹腳的直接測量。
一、影響腳尺寸變化的因素
對于每一雙具體的腳了來說,腳的尺寸大小會隨著外界條件的變化而發生微小的變化。首先應當知道,人的左右腳只是基本上對稱,他們在長度何圍度上并不完全相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右腳的活動大于左腳,使得右腳的長度和圍度普遍比左腳大。在進行腳型測量時,一般都選擇右腳測量。當然,在選購鞋時,則應當兩制腳都要試一試,防止意外發生。
人體在負重時,腳的尺寸也會有變化。由于人體的負重,加大了腳的承載力,使腳弓消失,從而引起長度和寬度上的變化。當人的體重集中在一只腳上時,長度可增加3mm左右,寬度可增加2~5mm,圍度可增加10mm左右。在設計鞋楦時,一定要考慮腳的動態變化。在選購鞋時,不應只是做著試穿,還應當站起來走一走。
季節的變化對腳的尺寸也有影響。夏季時天氣熱,腳的散熱量也大,血管擴張,腳的尺寸偏大;冬季時天氣冷,為了減少熱量散發,整個腳都處于收縮狀態,腳的尺寸相應偏小。在腳型測量時,一般都選在夏季進行。
人腳在后跟墊高的情況下,尺寸也有變化。一般說來,隨著腳后跟的升高,腳前掌受力增加,腳跖趾圍長加大,而腳底心受力減,小腳跗圍長也減小。在設計高跟鞋`中跟鞋和平跟鞋時,要考慮腳跖圍和腳跗圍的這一變化規律。
二、腳圍測量的內容
腳圍指的是通過腳的特征部位測量的圍長,包括腳跖圍`腳跗圍`腳兜跟圍以及小腿上的腳腕圍`腿肚圍和膝下圍。測量部位參見圖4-11、跖圍:腳跖圍指的是通過腳的第一跖趾關節和第五跖趾關節所測量的圍長。也叫做跖趾圍長。腳跖圍是人腳肥瘦的主要標志。2、跗圍:腳跗圍指的是通過前跗骨突點和第五跖骨粗隆點所測的圍長。 3、兜圍:腳兜圍指的是通過腳后跟和舟上彎點所測的圍長。4、腳腕圍:腳腕圍指的是通過腳腕最細處所側的圍長。5、腿肚圍:腿肚圍指的是通過小腿肚最粗處所側的圍長。 6、膝下圍:膝下圍指的是通過小腿腓骨上端粗隆下沿點所測的圍長。
三、測量的方法
測量時要選用鞋用帶子。鞋用帶子尺是一條寬8mm長50mm的軟尺,正面是厘米刻度,背面是英國和法國鞋號標記。被測者右腳赤足平穩站立,由另一人來進行測量。如果自己給自己測量時所引起的誤差較大,可作為測量練習用。測量步驟如下:
1、先在腳上找到各個特征部位點[第一跖趾關節、第五跖趾關節、前跗骨突點、第五跖骨粗隆點、舟上彎點、腳腕最細處、腿肚最粗處、膝下腓骨粗隆下沿點]。
2、用帶子尺按腳圍測量的內容,通過特征部位點逐一進行測量。
3、測量六個圍度時,都要求帶子持平貼在皮膚上,不能過緊,也不能過松。
4、在帶子尺環繞一周后,交叉讀取數值為各個圍度值。
5、記錄下測量的各個圍度的數值。
四、腳的圍度系數
腳的圍度系數是指腳的各特征部位圍度與腳跖圍長度的百分比數。
圍度系數=特征部位圍度/腳跖圍
通過大量的測量數據,可整理出規律數值。參見表4-1
表4-1 全國成年女及兒童腳型圍度系數
部位 成年男子 成年女子 男女平均規律值 大童 中童 小童
腳跖圍 S=(0.7×l+50.5)×7N S=(0.9+4.5)×7N
腳跗圍 跗圍=100%跖圍
腳兜圍 131%S 130%S
腳腕圍 83.20%S 89.25%S 86.23%S 90.25%S
腿肚圍 131.76%S 139.34%S 135.55%S 125.96%S
膝下圍 120.99%S 130.91%S 125.96%S 120.65%S
在表中的公式中,S表示腳跖圍,l表示腳長,N表示腳的肥瘦型。 通過變換可得到:
N=S-(0.7l+50.5)/7
從中可計算出腳的肥瘦型。
例一:測得某男子腳長254.5mm,跖圍長246mm,求其腳的肥瘦型。
已知:S=246mm l=254.5mm
求:N=?
解:N=S-(0.7+50.5)/7=246-(0.7×254.5+50.5)/7=17.35/7=2.48[二型半]
例二:測的某女子腳長231.5mm,跖圍長223mm,求其腳的肥瘦型。
已知:S=223mm l=231.5mm
求:N=?
解 :N=S-(0.7l×231.5+50.5)/7=223-(0.71×231.5==50.5)/7=1.49[一型半]
對于求兒童腳的肥瘦型來說,公式略有變化:N=S-(0.9l+4.5)/7
例三:測的某兒童腳長164mm,跖圍166mm,求其腳的肥瘦型。
已知:S=166mm l=164mm
求:N=?
解:N=S-(0.9l+4.5)/7=166-(0.9×164+4.5)/7=1.99[二型]
表中的跗圍系數 ,是一種規律值,人腳的跗圍長與跖圍長在打多數情況下并不相等,有長也有短.在確定腳型規律數值時,規定腳跖圍長與腳跗圍長相等,便于記憶和使用。因此才有:腳跗圍=100%腳跖圍關于腳兜圍`腳腕圍`腿肚圍和膝下圍,在設計靴類產品是這是一組常用的數據。應注意到,腿肚的肥瘦與小腿肌肉的多少有關,而與腳的長短并無直接的關系。
五、腳高測量的內容
指腳高的是腳的特征部位高度,他是通過腳的各個特征部位點測量到水平面距離得到的尺寸。參見圖4-21、膝下高度:在測量膝下圍度的位置測量膝下高度。2、腿肚高度:在測量腿肚圍度的位置測量腿肚高度。3、腳腕高度:在測量腳腕圍度的位置測量腳腕高度。4、外懷骨中心下沿點高度:在外懷骨中心下沿點為止進行測量。5、后跟突度點高度:在腳后跟最突出的位置進行測量。 6、舟上彎點高度:將舟上彎點高度位置平移后進行測量。7、前跗骨突點高度:將前跗骨突點高度位置平移后進行測量。8、第一跖趾關節高度:將第一跖趾關節高度位置平移后進行測量。9、拇指高度:將拇指最高位置平移后進行測量。
六、腳高測量的方法
測量腳高時,一般使用高度測量尺進行測量。也可以用較長的直尺及三角板來代替。測量步驟如下:
1、使用高度尺測量時,可將高度尺的指針對準腳的特征部位點,然后從高度尺上讀出數據。
2、使用直尺時可直接測量膝下高`腿肚高`腳腕高`外懷骨中心下沿點高`和后跟突度點高。
3、使用直尺測量舟上彎點高`前跗骨突點高`第一跖趾關節高`拇指高時,要用三角板將這些特征點 平移后再用直尺測量。
4、記錄下測量的各個高度數值。
七、腳的高度系數
腳的高度系數是指腳的特征部位高度與腳長度的百分比數。注意分母是腳長而不是腳跖圍。
高度系數=特征部位高度/腳長
通過大量的測量數計,也可整理出規律值。參見表4-2
表4-2 全國成年男女及兒童腳型高度系數
部位名稱 高度系數 部位名稱 高度系數
拇指高度 8.54% 后跟突點高度 8.66%
第一跖趾關節高度 14.61% 后跟骨上沿點高度 21.66%
前跗骨突點高度 23.44% 腳腕高度 52.19%
舟上彎點高度 32.61%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