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下屬要用寬容之道
作為領導,要學會低調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備"不計前嫌寬以待人"的品質,不要用勢利眼和有色眼鏡看人、看社會。也不能因外界或個人情緒的影響,對人對事表現得時冷時熱。在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愿意接觸與自己愛好相似、脾氣相投的人,這在無形中也就可能冷落了其他一些人。因此,要想低調做人就要適當地調整情緒,增加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人的交往,尤其對那些曾反對過自己的人,更需要經常與他們交流,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隔閡。
如果領導能夠對下屬的過錯既往不咎,就會以自己的寬容贏得下屬的忠誠。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各個勢力長期混戰,力量此消彼長。曹操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唯一能和袁紹相抗衡的力量。
不過在當初,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大得多。曹操手下的不少謀士都與袁紹有書信上的秘密往來,因為他們害怕曹操被袁紹兼并以后自己沒有退身之路。
官渡之戰結束后,在清理戰利品時,曹軍從袁軍大營里繳獲了一大摞書信,都是曹操的部下寫給袁紹的密件,那些寫了信的人見秘密即將敗露,一個個膽戰心驚,不知如何是好。正當眾人緊張萬分之際,曹操卻當著眾人的面,把那些信全部燒掉了,并對他們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前我們就像是雞蛋,而袁軍就像是石頭。我也在為自己的退路擔心,我的屬下這么做,我完全能夠理解。"
那些提心吊膽的人見曹操如此寬容,又目睹那一大摞書信在烈火中化為灰燼,個個如釋重負,感到空前的輕松,同時都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那些給袁紹寫過信的人,從此成了曹操忠實的謀士,他們爭相出謀劃策,為曹操的稱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作為上級,只有和下級搞好關系,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的工作。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那么你就要先怎樣對待別人,只有先付出愛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因此,付出一份寬容,收獲十份真誠,當領導者用寬容之心對待下屬時,就能激發下屬的潛能,并能贏得下屬的忠心和擁護。
中國古代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大將軍率兵征討外虜,得勝回朝后,國君并沒有賞賜很多金銀財寶,只是交給大將軍一只盒子。大將軍原以為是非常值錢的珠寶,可回家打開一看,原來是許多大臣寫給國君的奏章與信件。再一閱讀內容,大將軍明白了。
原來大將軍在率兵出征期間,國內有許多仇家便誣告他擁兵自重,企圖造反。戰爭期間,大將軍與敵軍相持不下,國君曾下令退軍,可是大將軍并未從命,而是堅持戰斗,終于大獲全勝。在這期間,各種攻擊大將軍的奏章更是如雪片飛來,可是國君不為所動,將所有的進讒束之高閣,等大將軍回師,一起交給了他。大將軍深受感動,他明白:國君的信任,比任何財寶都要貴重百倍。
這位令后人稱贊的國君便是戰國時期的魏文侯,那位大將軍乃是魏國名將樂羊。
說是不疑,其實還是有疑的,有哪一個君主會對臣下真的信任不疑呢?尤其像樂羊這樣位高權重的大臣,更是國君懷疑的重點人物,他對告密信的處理,只是做出一種姿態,表示不疑罷了,而真正的目的,還是給大臣一個暗示:我已經注視著你了,你不要輕舉妄動。既是拉攏,又是震懾,一箭雙雕,手腕可謂高明。
上司和下屬之間很容易產生誤解,形成隔閡。一個有謀略的政治家,常常能巧妙的處理誤解,顯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氣度,使得疑人不自疑,更加忠心的效力于自己。
然而,要真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不是容易的事。一般的人才,都非等閑之輩,能力與野心是同在的,也很容易受到上司的懷疑。
人生智慧
作為上司,應該具有容人之量,既然把任務交代給了下屬,就要充分相信下屬,讓其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人盡其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