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應從童年抓起
我們經常會聽說這樣或者類似的事情:我想當一名教師,但是父母卻想讓我從事IT行業,雖然我不喜歡,但是我不能傷他們的心,而且IT行業也是一種輕松風光的職業,收入也不錯,那我就先去做著吧。就這樣,很隨意地進行了職業的選擇。這就像是賭博,你多半會輸。更悲哀的是,像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雖然人人都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改善自己的環境,但是很少有人將這種改變的欲望具體化為一個個清晰明確的目標,并為之堅持不懈地奮斗。所以,很多人的欲望就僅僅是夢想而已。
未來的人生道路一片空白,需要你去填充。燦爛與否,絢麗與否,取決于你的人生規劃和你的選擇。那么,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呢?下面的這些文章或許能讓你得到一些啟發。
——編者
女孩高倩,在父親高燕定的人生設計下,從5歲開始,立志“我要上哈佛,我要當律師。”她在哈佛大學畢業的同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不到25歲就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由此,高燕定寫出了《人生設計在童年》,提出“職業規劃應從童年開始”,觀點新穎,視角獨特。]
職業規劃應從童年開始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所操的心,即使不是世界之最,也是世界領先。遺憾的是,與家長巨大的教育付出形成顯著反差的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十幾年的基礎教育過程中,幾乎從來沒有認真地以科學的思維和他們討論過人生理想、專業選擇與職業目標———這個教育的終極目標。
職業意識從娃娃抓起
我在高倩五六歲的時候,給她灌“迷魂藥”,使她在懵懵懂懂中立志當律師,從此逐漸“癡迷”于法律。經過漫長的10年時間,到她高中畢業前,不僅法學專業和律師職業的志向已經深深地根植于她的心中,她也在很長的時間里,磨煉了作為“準律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由于幼時建立和培養的對法律的興趣和愛好,她從小喜歡看人物傳記、紀實文學作品,并對政治事件敏感,十分關注政治人物。1990年11月6日,得州參議員菲爾•格南姆到小學去“拉票”,時年9歲的高倩擠到格南姆參議員面前與他握手、提問。
92年美國大選時,11歲的高倩參考《時代周刊》上文章,像模像樣地寫了一篇總統大選的大會發言,在家里背得爛熟后,大選當天,在全校同學面前發表“助選演講”。凡此種種,都說明了從小建立的職業目標可能觸發孩子內心的興趣,去關注一些與目標有關的事物。從小關心時事政治,向往和追逐政治明星,都是作為一個精英“候補律師”的基本素質。
在年輕的時候達到自我認識意義上的成功是源自童年就開始的人生設計。從小建立職業意識,培養職業興趣,立下職業目標,并且根據目標,有意識地培養、鍛煉。事實上,他們都有長久的職業預備期,以至他們較早具備相應的知識和職業技能,順利地進入社會,成為優秀的職業人才。
職業發展三部曲
我認為,人生設計、職業規劃從童年就要開始,這與美國《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的規范不謀而合。
《指導方針》將所有應該接受職業發展指導的人群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和成年人4個年齡階段,要求從6歲的孩子開始,對每一年齡段人員的職業指導都分解為自我認識、探索教育與職業的關系、職業規劃三大環節。
不同年齡段的職業規劃有不同的指標和要求,高中是人生職業發展的重要轉折期。高中畢業以前,具備怎樣的職業發展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在這個關鍵時期以前所具有的職業發展即人生設計的能力和指標,可能極大地影響一個人的事業成功。
《指導方針》對高中生職業發展指導的具體“指標”達六七十項。從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讓尚未進入大學的高中生“超前”完成職業發展的三大環節,在從童年到成年以前,經歷一個又一個“自我認識、探索教育與職業的關系、職業規劃”的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比起以面向大學生為主的、通過職業興趣測驗,而后決定職業取向的“高齡”、“滯后型”的就業指導要有意義得多。它可以使高中生遠在成年以前就形成比較成熟的職業觀、世界觀,具備較好的知識基礎和職業技能,擁有相當的職業規劃理論和實踐能力,具備實施職業規劃的技能。
大學不是目的地
考上了幾所頂尖的大學,又決定了上哈佛,高倩成功了!我心中成功的標準很低,小時候,只要她組合好一個拼圖,搭好一組積木,我就說,你成功了!何況上了哈佛。不過,人生的目標不是上大學,也不是上哈佛,這一點她很清楚,人生奮斗的目標是要走到職場上去打拼,大學畢業5年以后在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高倩在《哈佛夢》里寫的那樣:“這所學校將是我今后人生中許多個驛站中的一個。”終極的目標是什么,她現在也不知道。然而,很清楚的是,下一個階段性目標是上法學院,當律師。
她準備大學畢業前一年就考LSAT,這樣大學一畢業,就可以立即進入法學院。因為應屆大學畢業生直升法學院肯定要難一點,大學第四年要忙著寫畢業論文,沒有時間準備考試,法學院又喜歡有工作經驗的往屆生。她這樣算計、這么做,我并不意外,而是很寬慰。她已就緒,準備出發,準備4年以后的再次出發。
相關閱讀:哈佛大學曾對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進行過一個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為規劃對人生的影響,結果發現:25年后,3%有清晰且長遠人生規劃的人,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人生規劃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而另外87%人生規劃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能安穩地工作與生活,但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調查者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么樣的人生規劃,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