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電子信息產業振興的靈魂在于創新
當前,各國都在積極制定全面推進信息化的行動綱領,信息化已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的重要手段。發達國家積極推進信息化社會建設;發展中國家謀求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更快發展。信息產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目前已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但總體上看仍處于國際分工的中低端,尤其是核心基礎產業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立足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著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提高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這顯示出國家對上述三大產業的重視。
工業革命200年來,一些國家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一些國家正在工業化中期。60多年前計算機誕生,而比較普遍應用也就20多年歷史。因為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信息裝備日新月異,應用不斷深化,所以,信息化在不斷推進。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信息化也僅處于發展的早期。
刺激政策將顯深遠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研究室主任馬名杰博士認為,應對國內外新經濟形勢,十大產業規劃的出臺較好地體現了產業間相互關聯的特點,有助于形成一整套刺激政策。電子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和滲透性強的特點,汽車、裝備制造和造船業等都是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用戶。電子信息產業的振興高度依賴于這些下游產業的發展狀況。而汽車、裝備制造和造船業等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直接刺激了電子信息產業的市場需求。可以說,十大振興規劃較好地反映了產業間的相互關聯性,有利于促進產業鏈條中關鍵環節的發展。
中國在尚未完成市場化、工業化情況下,同時迎接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戰,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加速融合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動力。但目前“兩化”融合大體上還是典型經驗,比如說信息化對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寶鋼是改革開放以后建立的第一個新型大鋼廠,在建設之初就提出,項目開工相應的信息化項目必須同時上線。目前信息化已經演變成企業的創新能力,演變成企業戰略決策內在的核心環節。然而,整體上“兩化”融合在我國仍處于發展的早期。核心基礎產業薄弱已成為制約電子信息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瓶頸。
為此,振興規劃中確定了電子信息產業重點任務。要完善產業體系,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立足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提高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等。
馬名杰強調,振興規劃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影響將是長期性的,政策目標具有長短結合的特點。在振興規劃中,除了提高出口退稅力度等短期見效快的措施外,大部分任務和措施都重在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及培育新增長點等,這些都需要在較長時期才能顯現效果,但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結構將產生長遠影響。
行業數據“見底”
政策效應初顯
從3G發牌到電子產業振興規劃,再到“核高基”重大專項,從“家電下鄉”到出口扶持以及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升級和信息化建設等,政策扶持對電子信息行業抵抗下滑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3月行業數據顯示,IT行業已出現復蘇跡象。
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1月至3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產業結構不斷調整。1—3月,全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累計完成投資 612.9億元,同比增長20.7%,增幅比2008年同期和1—2月分別低2和4.9個百分點;新增固定資產150.2億元,同比增長15.5%,增幅低于投資增速5.2個百分點。
但是進出口數據出現積極變化,2009年3月,電子信息產品累計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7.3%,但與2月份30.3%相比降幅已有所減緩。另外,3月,通信設備產品累計出口161.69億美元,同比下降 14.8%,而 1—2月,這一數據為15.7%,同時計算機類產品出口數據也呈現探底回升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3月,軟件出口同比增長48.30%,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但比1—2月高出了13.6個百分點,也顯示出軟件出口回升的跡象;1—3月計算機行業累計完成投資45.1億元,同比增長20.5%,增速比1—2月提高了10.4個百分點;微型計算機產量同比增長3.5%,比1—2月回升7.8個百分點。據機構分析判斷,IT業上市公司收入的快速下降趨勢在3月份也有所緩和,其業績回升將在2009年中報有所顯現。
IT行業出口數據回暖,一方面是外部經濟出現積極變化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政策面的扶持。政策的支持對IT行業后期實現內需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常務會議5月6日決定,今年中央將以貸款貼息為主的方式,安排200億元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會議強調,加強企業技術改造,要堅持與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自主創新、企業重組和加強企業管理相結合,根據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6個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其中將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和先進生產線建設、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TD-SCD鄄MA等新一代移動通信設備研發生產、計算機研發能力建設和下一代互聯網推廣應用,支持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
自主創新是產業振興的必然選擇
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司長周子學認為,電子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是指創新主體以獲取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為宗旨,以自身的研究開發為基礎,以整合創新資源為手段,以提高創新能力,實現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獲取商業利益為目的的創新活動。它主要與技術引進相對應,強調創新過程所需的核心技術,主要來源于企業或者國家內部的技術積累和突破。
信息產業是高成長、高投入、高效益、高風險的戰略性產業,其對制度環境有很高的要求。在這方面,美國不僅是信息技術創新的源頭,也是制度創新的源頭,從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風險投資機制的完善到財稅政策調整、反壟斷法修改等,都映襯著制度環境建設對產業發展的關鍵性作用。
對于下一階段的政策重點,馬名杰認為,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現結構調整及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當前形勢下,不僅要重視短期降低企業成本,刺激短期需求的政策,更應著重加強服務于企業創新的公共平臺建設,組織突破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振興規劃顯示,支持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包括十大措施: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出臺和落實財稅扶持政策、完善融資體系等。在擴大內需一項中明確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形成6000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帶動國內產業發展。
周子學認為,建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體系,要有清晰的自主創新路線。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自主創新的3種主要形式。
對于科技基礎、體制要素、市場環境各不相同的企業,應該靈活選擇自主創新的形式。對我國市場需求較高而關鍵技術又難以引進的領域,應大力支持原始創新,力爭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對我國已具規模優勢和市場潛在優勢的產業領域,應堅持以我為主,有效整合國內外科技資源,重點推進集成創新;對我國目前技術差距較大的產業領域,應繼續支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而支持的重點是再創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郝躍在近期的一次報告會上談到,建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體系,進一步優化環境是很重要的。
他認為,首先,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應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稅收、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和風險基金,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
其次,要大力發展中介服務機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將千千萬萬企業和眾多大學、研發機構聯系起來的橋梁和紐帶。作為自主創新的環境條件之一,中介服務是今后要重點發展的。
最后,要加快知識產權保護,切實維護創新企業和創新者的權益。鼓勵企業努力掌握關鍵技術和主導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支持企業通過再創新形成“以我為主”的技術標準。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對于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關鍵技術,在專利申請、標準制定、國際貿易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工業革命200年來,一些國家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一些國家正在工業化中期。60多年前計算機誕生,而比較普遍應用也就20多年歷史。因為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信息裝備日新月異,應用不斷深化,所以,信息化在不斷推進。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信息化也僅處于發展的早期。
刺激政策將顯深遠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研究室主任馬名杰博士認為,應對國內外新經濟形勢,十大產業規劃的出臺較好地體現了產業間相互關聯的特點,有助于形成一整套刺激政策。電子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和滲透性強的特點,汽車、裝備制造和造船業等都是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用戶。電子信息產業的振興高度依賴于這些下游產業的發展狀況。而汽車、裝備制造和造船業等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直接刺激了電子信息產業的市場需求。可以說,十大振興規劃較好地反映了產業間的相互關聯性,有利于促進產業鏈條中關鍵環節的發展。
中國在尚未完成市場化、工業化情況下,同時迎接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戰,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加速融合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動力。但目前“兩化”融合大體上還是典型經驗,比如說信息化對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寶鋼是改革開放以后建立的第一個新型大鋼廠,在建設之初就提出,項目開工相應的信息化項目必須同時上線。目前信息化已經演變成企業的創新能力,演變成企業戰略決策內在的核心環節。然而,整體上“兩化”融合在我國仍處于發展的早期。核心基礎產業薄弱已成為制約電子信息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瓶頸。
為此,振興規劃中確定了電子信息產業重點任務。要完善產業體系,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立足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提高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等。
馬名杰強調,振興規劃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影響將是長期性的,政策目標具有長短結合的特點。在振興規劃中,除了提高出口退稅力度等短期見效快的措施外,大部分任務和措施都重在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及培育新增長點等,這些都需要在較長時期才能顯現效果,但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結構將產生長遠影響。
行業數據“見底”
政策效應初顯
從3G發牌到電子產業振興規劃,再到“核高基”重大專項,從“家電下鄉”到出口扶持以及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升級和信息化建設等,政策扶持對電子信息行業抵抗下滑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3月行業數據顯示,IT行業已出現復蘇跡象。
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1月至3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產業結構不斷調整。1—3月,全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累計完成投資 612.9億元,同比增長20.7%,增幅比2008年同期和1—2月分別低2和4.9個百分點;新增固定資產150.2億元,同比增長15.5%,增幅低于投資增速5.2個百分點。
但是進出口數據出現積極變化,2009年3月,電子信息產品累計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7.3%,但與2月份30.3%相比降幅已有所減緩。另外,3月,通信設備產品累計出口161.69億美元,同比下降 14.8%,而 1—2月,這一數據為15.7%,同時計算機類產品出口數據也呈現探底回升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3月,軟件出口同比增長48.30%,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但比1—2月高出了13.6個百分點,也顯示出軟件出口回升的跡象;1—3月計算機行業累計完成投資45.1億元,同比增長20.5%,增速比1—2月提高了10.4個百分點;微型計算機產量同比增長3.5%,比1—2月回升7.8個百分點。據機構分析判斷,IT業上市公司收入的快速下降趨勢在3月份也有所緩和,其業績回升將在2009年中報有所顯現。
IT行業出口數據回暖,一方面是外部經濟出現積極變化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政策面的扶持。政策的支持對IT行業后期實現內需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常務會議5月6日決定,今年中央將以貸款貼息為主的方式,安排200億元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會議強調,加強企業技術改造,要堅持與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自主創新、企業重組和加強企業管理相結合,根據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6個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其中將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和先進生產線建設、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TD-SCD鄄MA等新一代移動通信設備研發生產、計算機研發能力建設和下一代互聯網推廣應用,支持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
自主創新是產業振興的必然選擇
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司長周子學認為,電子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是指創新主體以獲取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為宗旨,以自身的研究開發為基礎,以整合創新資源為手段,以提高創新能力,實現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獲取商業利益為目的的創新活動。它主要與技術引進相對應,強調創新過程所需的核心技術,主要來源于企業或者國家內部的技術積累和突破。
信息產業是高成長、高投入、高效益、高風險的戰略性產業,其對制度環境有很高的要求。在這方面,美國不僅是信息技術創新的源頭,也是制度創新的源頭,從國家重大工程的實施、風險投資機制的完善到財稅政策調整、反壟斷法修改等,都映襯著制度環境建設對產業發展的關鍵性作用。
對于下一階段的政策重點,馬名杰認為,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現結構調整及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當前形勢下,不僅要重視短期降低企業成本,刺激短期需求的政策,更應著重加強服務于企業創新的公共平臺建設,組織突破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振興規劃顯示,支持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包括十大措施: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出臺和落實財稅扶持政策、完善融資體系等。在擴大內需一項中明確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形成6000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帶動國內產業發展。
周子學認為,建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體系,要有清晰的自主創新路線。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自主創新的3種主要形式。
對于科技基礎、體制要素、市場環境各不相同的企業,應該靈活選擇自主創新的形式。對我國市場需求較高而關鍵技術又難以引進的領域,應大力支持原始創新,力爭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對我國已具規模優勢和市場潛在優勢的產業領域,應堅持以我為主,有效整合國內外科技資源,重點推進集成創新;對我國目前技術差距較大的產業領域,應繼續支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而支持的重點是再創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郝躍在近期的一次報告會上談到,建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體系,進一步優化環境是很重要的。
他認為,首先,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應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稅收、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和風險基金,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
其次,要大力發展中介服務機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將千千萬萬企業和眾多大學、研發機構聯系起來的橋梁和紐帶。作為自主創新的環境條件之一,中介服務是今后要重點發展的。
最后,要加快知識產權保護,切實維護創新企業和創新者的權益。鼓勵企業努力掌握關鍵技術和主導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支持企業通過再創新形成“以我為主”的技術標準。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對于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關鍵技術,在專利申請、標準制定、國際貿易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