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冷粘工藝探討
近年來,為適應人們對鞋類面料和款式不斷更新的要求,新興起了冷粘制鞋業。由于利用膠粘劑冷粘制鞋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成本低、適宜面料廣、式樣翻新容易等優點,故冷粘制鞋業得到迅速發展。伴隨著制鞋材料品種的增加,普通氯丁膠粘劑已不適應這些材料的要求,為此,國外多采用聚氨酷(P U)膠粘劑,而國內由于P U價格高、原料短缺,因而P U膠枯劑發展緩慢,而多采用接枝氯丁膠粘劑。雖然接枝氯丁膠對一些合成材料的粘接力優于普通氯丁膠,但冷粘鞋開膠問題仍很普遍,此問題的解決固然需要開發品種性能優良的膠粘劑,但對粘接工藝的研究也不容忽視。本文探討用自制的表面處理劑S T一1對被粘材料進行處理,從而改進粘接工藝路線的方法。
實驗儀器及試劑
恒溫水浴鍋、恒溫干燥箱、攪拌器、三頸瓶、小型液壓機、電動砂輪等。
丙酮、乙酸乙酚、濃硫酸、氧化劑A、助劑S等。
實驗方法
在帶有攪拌器、溫度計的三頸瓶中,按比例加入混合溶劑、助劑S、氧化劑A等,保溫攪拌一定時間后,降至常溫,過濾除去其雜質,即得表面處理劑S T一1溶液。
將被粘材料表面打毛,除去其粉塵,表面刷涂ST一1溶液或將其浸泡在ST一1溶液中,靜置一定時間后,進行清洗,除去被粘物表面殘留的藥品,涼干后涂膠,然后壓合即成。
實驗結果
表面處理時間對剝離強度的影響
被粘物表面用處理劑處理時間大短達不到預期效果,粘接質量差,處理對間過長、址理劑消耗量增加,而粘接強度提高很少,并且對被粘材料也有不利影響。圖1說明在常溫(25。C)下表面處理時間與粘接的剝離強度(指180剝離強度,下同)的關系。
注:被粘材料為EVA泡沫底與橡膠鞋底,測試時EVA泡沫材料破壞
表面處理時間與溫度的關系
表面處理時間隨處理時的溫度升高而縮短,其關系.
處理液濃度一定,并保證較高剝離強度時的溫度與處理時間的關系曲線。
,當處理溫度為70%左右時,處理時間為20~30min即可,當溫度為25℃左右時,處理時間需20~25h。因此,為節省能耗可在常溫下處理,為提高產量可在適
當高的溫度下處理,但處理溫度一般不能太高。否則,將會引起被粘物表面的微孔收縮,使粘接力下降。活性物濃度對處理時間的影響
處理劑溶液中活性物濃度對處理時間有較大的影響。在25℃時,保持粘接物有較高剝離強度情況下,活性物濃度與處理時間的關系見圖3。
活性物濃度與處理時間的關系
可見,處理時間隨活性物濃度的降低而迅速增加。因此,生產中應及時補充消耗掉的活性物,使其濃度維持在50~70g/L之間。不同表面處理方法結果比較
除用表面處理劑ST~1處理外,我們還選用了丙酮、醋酸、乙酸乙酷、甲苯等溶劑以及它們的不同混合液對被粘材料表面進行清洗處理,其結果被粘物的剝離強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都難以達到用ST-1處理的效果,且它們原料損耗量大、有毒性、生產不安全。新工藝與傳統工藝結果比較
此工藝路線比傳統的冷粘工藝過程增加了表面處理工序,省去了傳統工藝中涂膠后的紅外烘烤工序,其余基本相同。因此,原生產廠家只需增加部分表面處理設備即司進行生產,且無論廠家大小,自動化或手工操作均可采用。經廠家實際生產應用,工效與傳統工藝相當,能耗降1E20%,膠粘劑用量減少1 0%,但消耗了表面處理劑,故每雙膠粘布鞋增加成本0.30元左右。經處理后的E VA泡沫底與橡膠底粘接的剝離強度由原來的1.3kN/m:噌大到2.5kN/m左右,經處理的SBS底與PUC革粘接的剝離強度由原來的2.3k N/m增大到4.2k N/m,產品可保證在使用壽命內不會發生開膠脫底現象。結論
利用膠粘劑冷粘制鞋,除根據被粘材料選用適宜的膠粘劑外,對被粘材料表面進行化學或物理處理,也是提高粘接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實踐證明,用ST一1表面處理劑處理像EVC泡沫底、SBS底等高分子合成材料,在濃度為50~709lL、常溫下處理20~25h后,其粘接力比單純打毛或用清洗劑清洗提高50%~1 00%,效果明顯,且無毒無污染,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