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走到關鍵時刻:Buzz發布的背后
今天凌晨,Google如期發布了基于Gmail的社會化產品,名為Buzz。發布會的情況可以訪問這里(YouTube)。
發布會文字記錄請訪問CSDN綜合多家外國媒體基礎上的獨家翻譯(對理解Buzz產品很有幫助,推薦)。
由于有創始人Sergey Brin現身,這次的發布會規格不低。實際上,從發布會上演示的Buzz的各項功能來看,Google的決心和抱負不可謂不大。正如國外媒體所說的,Google已經向社會化網站世界下了戰書,搜索巨人要正式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這個自己之前屢戰屢敗的領域了。Buzz的直接競爭對手不僅是Twitter、Yammer等微博,也包括Facebook的Friendfeed,更指向了正在迅速成長期的Foursqure和Yelp這類基于位置的社會化服務。
發布會很自然地成為了幾乎所有技術媒體的熱點新聞。更有意思的是,發布會后,微軟和Yahoo很快做出反應。微軟說:沒人會在乎Google Buzz的,人們要的不是另一個新的社會化網站,而是方便的聚合。微軟的Hotmail服務從2008年開始就與Facebook、Flikr等眾多合作伙伴一起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需求。
Yahoo沒有正面批評,而是強調Yahoo!Updates服務的好處以及最新功能。言外之意是:Buzz?我們早就有了。除了功能上的競爭之外,顯然Google Buzz這個名字也很讓Yahoo不爽,因為Yahoo早就有一個同名的類似Digg的社會化服務,只不過一直不溫不火罷了。
Google的計劃看上去非常完美,從Gmail這個具有統治力的服務出發,最大程度降低門檻,又能充分利用Gmail已有的社會關系網和用戶使用習慣,還可以利用Gmail的過濾機制,提供其他服務目前不佳的篩選功能,提高信噪比。然后結合Google Maps和Android系統的威力,擴展到位置服務和移動應用。
而且Google此前在Open Web方面大舉招兵買馬,看來在Buzz產品中也發揮了一定作用。從已經上線并初具雛形Buzz API網站來看,Buzz的數據可以通過Atom, Activity Streams, MediaRSS 和 PubSubHubbub等各種開放數據標準聚合,顯示了Buzz不僅要成為一個Facebook那樣的訪問流量的目標網站,也要成為像Twitter那樣的社會化平臺,分布式、去中心網絡的中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