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改變中國縫制業
編者按:創新,是任何一個產業發展的靈魂。對于中國縫制業來說,創新尤其重要。起步晚、攤子大,但行業人勇于創新的精神,讓中國縫制業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令世人驚嘆的成績。如今面臨技術升級瓶頸,就更需要創新來激活行業,讓中國縫制真正叫響全世界。
縫制設備制造行業,在外人看來一直是追著日本和德國的屁股跑。“照著縫紉機做縫紉機”也不是什么笑談。不過,如今江山易改,“全世界縫機看中國、看臺州”,除了高端設備無法企及國外先進品牌,國產大眾化產品已完全有資本與國外縫機一爭高低。日本、德國上百年甚至幾百年在走的這條路,中國縫機還只走了三十幾年,雖然“模仿”積累了行業生產的基礎,但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創新的功勞不可沒。
技術不再僅是“跟隨”
中國沒有世紀傳承的機械工業科研優良傳統,但有成規模成體系的縫制設備配套生產鏈,有龐大的服裝產業對于縫制技術提升的急切渴求,在行業內外的雙重壓力下,全行業一直力求擺脫“跟隨式”戰略,開發出屬于自己的技術核心。
專利作為知識產權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衡量創新產品的主要指標,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資料顯示,截止到2010年末,我國縫機行業專利總數為9153項,其中發明專利2750項,實用新型專利3651項,外觀設計專利2752項,歷年行業發明專利獲授權專利總數825項。
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期間,行業內科技創新佳績頻傳,在協會科技委的引導下,一大批代表行業先進技術的新產品問世:杰克公司的三針三鏈式縫紉機、無油直驅高速包縫機、惠工三廠的GC20688高臺雙針綜合送料平縫機、中兵光電的高速刺繡機、威士的數字化控制立體洗熨機械、鮑麥克斯的節能型平縫機控制系統、和鷹的自動裁床等,這都說明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有效推動了行業產品技術的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為了鼓勵廣大企業的技術創新還舉辦了“全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科技創新成果獎”評選。如其中榮獲一等獎的就是北京興大豪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獨立研發的電腦控制系統。自1986年成立以來,興大豪公司就專注于縫制設備電腦控制系統的研發,譜寫了國內該領域的數個第一,創造出了“哪里有繡花機,哪里就有大豪”的市場奇跡,開創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控縫制設備的先河。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在采訪中強調:“創新是行業發展進步的核心,沒創新就沒有發展,要從跟隨式發展轉向自主研發。”
管理成為活水之源
現代企業,不能忽視的一課就是管理,先進的管理理念可以成為活水之源。縫制機械行業屬于制造業,而且上規模企業數量不多,但縫制機械行業并沒有因此而放慢管理改革的步伐,行業內一大批企業已經化理論為實踐。
浙江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是行業內最早推行信息化管理的企業之一,他們導入了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制造)、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PDM(設計數據管理系統)等,建立了縫紉機行業中領先的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使研發和制造能得以同步實現。同時杰克還相繼引進實施了K3、eHR(人力資源系統)、OA(辦公自動化)、網上財務報銷系統、條形碼系統、BW系統等管理軟件,特別是與國際頂級的ERP廠商SAP合作實施了ERP,由此建立了系統的管理平臺,使企業信息資源得以共享,充分實踐了了以信息化改造傳統制造業。
此后,行業內的標準、中捷等一些企業相繼引進了信息化管理,目前一部分中小零部件企業也加入了信息化管理的隊列。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楊曉京曾對此表示:“企業內部信息化只是信息化的一部分,要想整個行業更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更具競爭力,還要實現行業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化,貫通整條產業鏈。”
同時,行業內企業還開動腦筋、發散思維創新企業股份合作模式,激發企業活力。這其中,有“拆”,也有“分”:如標準公司就在去年將其旗下的零件分公廠“拆分”出去,將企業內部的車間制改為獨立核算,這樣這個零件分公司既可以滿足標準公司的零部件需求,同時又被推向市場,提升自身競爭和生存能力;與此相反,通宇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則是采用股份合作的方式“整合”上游零部件企業,以保證零部件的穩定供應。拆也好,分也好,都是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市場變化中的創新之舉。
營銷理念思變
本報在之前曾做過一次服裝企業使用國產縫制設備的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在同國外設備的較量中,國內企業的營銷理念是短板。近幾年來,如何將自己優秀的產品介紹給下游服裝企業,也是縫制行業在思考的一重要課題。
從前的普通縫制設備,機器構造和使用相對簡單,對于經銷商來說只是“賣”,充當“搬運工”就可以了。但現在機電一體化設備是主流,設備相對復雜,就要求要有高水準的售后服務。于是縫制經貿行業取經汽車行業,開創了縫制行業的“4S”模式,從石獅到北京,幾家縫制設備4S店相繼開業,這無疑是服務標準規范化、整合行業優勢資源等方面的有益嘗試。
在對外宣傳方面,眾企業集思廣益,催生了行業內一系列的創新活動:如杰克開展的服務明星評選活動,就有效調動了商貿企業的營銷積極性,帶動了行業的健康發展;由標準公司牽頭的“標準杯”全國縫制機械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既立足本行業,又能輻射下游服裝行業;美機公司贊助的“2011綠色科技縫制設備體驗中國行”活動,有效地推進了行業綠色、低碳、環保的新理念。
創新,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中國縫制設備行業今天所取得的成績也是有限的,現在它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唯有繼續發揚創新精神,才能令企業蛻變,令行業完成華麗轉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