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紡機控股股東不逾3億元認購A股股份
每到定期報告披露季,總有一些上市公司高管違規買賣股票。雖然交易所也有處罰措施,但違規屢禁不止。業內人士稱,監管不力、違法成本低是造成當前高管違規買賣股票的根本原因。
“公開、公正、公平”是證券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但是某些上市公司總是千方百計地試圖沖破法規的限制,進行違規操作。據財匯資訊最新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共發生73起上市公司違規事件,其中違法30起,立案調查6起,交易所公開譴責6起,得到證監會及管理層處罰的有19起。上市公司“貪婪之胃”與做大資產池以控制資產泡沫的調控手段一拍即合。
在紡織服裝行業,雖然今年以來登榜的上市公司僅有新野紡織一家,但蓄意違規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違規事件屢屢發生。特別是在中期業績報告披露密集期,許多曾經露頭的反常規操作現象值得警惕。
深圳證監局局長張云東日前表示:“決不允許上市公司騙錢騙人”。看到這一消息,給人兩個信息,一是目前上市公司騙錢騙人的現象比較嚴重;二是證監層要下狠手治理這一現象。
侵犯小股東利益
典型的代表是江蘇三友。
2000年12月以后證監會已不再受理工會作為股東的公司上市申請,如工會持股友誼實業的現狀不改變,江蘇三友存在法律風險。如果沒有江蘇三友欺詐上市,謊言的價值也許無法用數字來衡量。一次刻意欺騙,為江蘇三友換來了1.46億元真金白銀。工會持股事實被隱藏多年,實際控制人南通友誼實業正準備通過清退職工股,來達到讓江蘇三友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
這廂還在焦頭爛額,那廂又出新問題——小股東利益被侵犯。據公司職工朱建國透露,江蘇三友公司為了抹除上市之初其實際控制人出現的工會持股問題,近日開始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大肆贖回員工的出資憑證,大傷小股東權益。6月4日,負責為該公司部分職工維權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洪加健公開表示,江蘇三友和其母公司南通友誼實業公司,不僅沒有尊重法律賦予小股東的權利,甚至涉嫌侵犯小股東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職工股清退價低得離譜,即使以2.6倍價格來計算,當時1塊錢一股購買的員工股,現在也僅僅只值2.6元。這個價格相比江蘇三友最近的股價,的確低得離譜。隨著國內媒體對這一事件的關注,第一大股東南通友誼實業高層對這一事件也開始表現出了讓人玩味的態度。2011年5月24日下午召開會議,對職工表示,清算收購的相關事宜不再進行。
與職工股清退價形成對比的是,該股股價目前最高達14.06元,高出職工股清退價11.46元,偏離幅度440.77%。
信息披露疑點重重
典型的代表是華芳紡織、步森股份、新民科技、華峰氨綸、江蘇曠達。
華芳紡織4月11日公告,控股股東華芳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醞釀對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并在此期間與中介機構進行溝通協商。這家公司停牌籌劃重大資產收購暨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其間還煞有介事表示:擬注入資產的審計、評估等工作即將完成,公司擬不再披露重組預案,直接披露重組的正式報告。誰料此后不到一周,重組戛然而止。在一連串的公司信息披露中,投資者始終不能獲知重大資產收購的具體標的及股票發行的具體事宜,更不知道重組為何急轉直下。
截至8月5日,華芳紡織創出8.49元的新低,自5月17日復牌后至今累計下跌41.06%。較之重組前的收盤價,該公司市值蒸發慘烈,被信息披露忽悠了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步森股份在信息披露反面玩起了粗線條。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步森股份在應收賬款欠款前5名的明細中使用了“北京加盟商”的字眼。但據調查,在北京市區,步森股份尚沒有其他專賣店。現有的8家店中6家皆為店中店形式,目前北京沒有一級加盟商。既然北京已經沒有一級加盟商,這一北京加盟商到底指向哪個法人或者個人?
該股上市后,股價一直萎靡不振,截至8月5日收盤18.7元,且曾于6月20日以16.77元的收盤價打破發行價(16.88元),當日最低探至16.56元。
中報預告快速“變臉”
披露信息的朝令夕改,更在上市公司中常見,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打“補丁”現象,明顯涉嫌虛假陳述,典型的代表則是新民科技、華峰氨綸、江蘇曠達。
新民科技一季報披露,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可達60%~90%;7月2日修正,宣布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15%~35%;8月3日披露中報,凈利潤同比實際減少17.64%,并預計今年1~9月凈利潤同比下降小于50%。
華峰氨綸一季報披露,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小于30%;7月11日修正,凈利潤同比下降45.8%;7月27日業績快報: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成真,減少幅度正是半個月前披露的45.8%。
江蘇曠達一季報披露,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50%;7月6日公告,凈利潤修正為同比增長10%至25%;7月28日業績快報,凈利潤同比增長僅19.29%,與一季報披露的最大增幅相差甚遠。
預告打“補丁”的上市公司,說明其抗風險能力較差,其業績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根據監管部門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時、客觀、完整、真實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時應遵循的基本準則。業績預告的快速“變臉”,既談不上客觀,更別說真實了。
高管也想摸“紅線”
上市公司高管違規操作屢禁不止,其本質上是利用與其他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的優勢進行的非法獲利行為,其中不能排除有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的可能性。典型的代表是新野紡織。
7月21日,新野紡織發布公告稱,公司于7月20日接到通知,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高照陽因涉嫌個人違紀,正在接受中共南陽市紀律檢查委員會調查,暫時無法履行董事職責。公司還指出,相關調查僅涉及高照陽個人來公司任職之前,與公司行為和其在公司的任職行為無關。此事項對公司生產經營沒有影響,目前公司經營運作一切正常。新野紡織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對高照陽涉嫌個人違紀的具體情況并不是很清楚,應該是其在擔任新野縣財政局局長時發生的問題,但其在公司就任期間并未發現有違紀行為。”
在真相未被揭開之前,新野紡織自然被投資者屈打。據觀察,新野紡織1.26億股增發股剛于5月31日解禁,當天就在大宗交易平臺上出現了540萬股的交易,買方來自3家營業部,賣方則同為瑞銀證券上海南京西路證券營業部。與此同時,新野紡織股價放量下跌,成交量放大至2056萬股,相當于前一個交易日成交量的7倍多,當日下跌2.89%,收于5.04元。來自同一營業部的連續低價拋售,很難不讓外界將這540萬股的大宗交易數據與剛剛解禁的定向增發限售股聯系在一起。
此后的6月20日,新野紡織股價創出了4.61元的新低,截至8月5日收盤,股價4.76元,遠遠滑落至發行價(5.19元)的下方。7月20日至8月5日,該股累計下跌6.85%,跑輸大盤。
筆者還注意到,每到定期報告披露季,總有一些上市公司高管違規買賣股票。雖然交易所也有處罰措施,但違規屢禁不止。業內人士稱,監管不力、違法成本低是造成當前高管違規買賣股票的根本原因。他們建議,監管部門除了對相關問題進行立法外,還應嚴格執法。
“決不允許上市公司騙錢騙人”,這是監管層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上市公司有規有矩不玩火”,這是投資者熱切盼望的最終結果。梳理這些“玩火”的上市公司,旨在為那些心懷僥幸、蠢蠢欲動者敲響警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