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解析:顧客需要"被"靈光一閃
在歐洲,到音樂廳聽音樂會是中產階級和貴族鐘愛的晚間消遣。華燈初上,百年歷史的音樂廳里衣香鬢影、流光溢彩。紳士們的燕尾服,淑女們的晚禮服,閃閃發光的除了高腳酒杯,還有指間一顆比一顆大的“鴿子蛋”。
今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愿意走進音樂廳。除去國家大劇院里源源不斷的“參觀團”,真正抱著欣賞音樂心態進場的人士不在少數。然而,筆者目光所到之處,看見的都是穿著羽絨服和雪地靴,一身“街坊”打扮的觀眾。仔細看下大劇院派發的節目單,上面卻分明寫著“請注意穿著禮儀”。
即使中國觀眾意識到要注重穿著禮儀,他們也不見得會為一場音樂會去買一襲昂貴而不實用的晚禮服。不過哪怕是普通的服裝,只要經過精心的搭配,還是可以穿出品位的。在特定的場合做特定的打扮,這是對會場的尊重,更是對赴會者自身的尊重。然而,誰來告訴我們什么樣的打扮才是合適的打扮?先不說應約赴會,就說日常的服飾搭配,誰來告訴我們什么是好看?
像Zara、H&M、Mango那樣的高街品牌深受消費者喜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們不僅是在賣衣服,更是在賣“時尚”。不管是在熱鬧的王府井大街,還是冷靜的來福士商場,Zara的櫥窗總是像塊磁鐵吸引著來往行人的目光,仿佛是立體的時尚大片。Zara店內人型模特的一身搭配也往往成為消費者購買的“標配”。
與其等消費者看完時尚雜志按圖索驥,服裝品牌不如自己充當造型搭配師。比如H&M,定時每月每季都在其官網上更新獨家制作的時尚小冊子,不僅介紹新到貨品,還提供大量的潮流資訊,用自家產品說話,幾件單品便搭配出10多套不同的服飾裝扮。
喬布斯曾說,多數顧客其實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同質化嚴重的服裝市場,有時候顧客需要“被”靈光一閃。一件看似平凡的白襯衫經過搭配可以呈現多種變化,而看似棘手的真絲裙經過搭配也能讓消費者體會到實用性和可穿性。時尚新潮的搭配總是能激發消費者的購物欲,誰會拒絕好看的東西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