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專家王全杰走上街頭為消費者維權
15日上午9時,煙臺大學教授、皮革專家王全杰走上街頭,為消費者維權,現場他還為市民傳授了分辨皮和革的簡單方法。
15日,張女士專門趕到文化廣場,讓“皮革專家”王全杰幫自己鑒別這件花了300塊錢買的皮衣。
“你看你這個衣服的紋路,全部都一樣,真皮是不會這樣的。”王全杰解釋,真皮衣服的紋路肯定不會那么順滑,而且從成本推算,真皮皮衣的價格不會在1000元以下。
相關鏈接:
人們知道羊皮是比較昂貴的,國產好的皮革每平方市尺要在30元左右,進口皮革在40元左右,所以一般較好的皮衣用料均在30-40元/尺左右,加上做工,工廠商業成本在1500元左右,但市場上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的低檔低價皮衣呢,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消費者盲目選購,認為皮衣外觀一樣越便宜越好。
2.消費者缺乏皮革知識,只要是皮衣尚可,圖一時的滿足感而不知此時已上當。
3.有圖利者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那么以假亂真是怎么來的呢?
有生產商了解消費者圖便宜的想法就在此上大做文章。一般情況下,皮革從生皮到熟革要通過幾十道工藝的精工細作,特別是在前期的脫毛和復揉過程中要投入大量的化工原料進行發酵、脫油、膨脹等處理,會花去相當的成本,為了減少成本在此偷工減料,膨脹不透、脫脂不盡,但一般消費者看不出來。
常規情況下到蘭色皮時還要進行復揉,而增強彈性,抗拉強度,但為了把皮革復揉了,而在蘭色皮面積最大的時候,就拿到弧型鐵板上進行高溫定型,這樣可以把皮面越做越大,皮面也越來越平整,隨時一層層的涂層加上去,皮革越來越平,面積越來越大,毛孔也隨之消失。
這樣的皮革已失去皮衣的原有穿著價值,纖維檢查,無彈性,毛孔封閉不透氣,由于皮革缺乏伸縮率,穿一段時間容易造成褪色、裂漿、皮面起縐,這時的皮衣特別挺括,產生的亮光發出極光,一遇西北風就發硬,這時唯利者會在皮衣銷售的前一天擦上綿羊油和炒菜的色拉油,以增加手感,但要注意這樣的皮衣手摸上去一定發粘,總之不要買發粘和有極光亮的皮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