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登記改革與稅務管理方式創新
自今年3月1日起,國務院啟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隨后,各類市場主體新登記戶數猛增。據天津市工商局統計,改革一個月內,天津新核準各類市場主體名稱19594個,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15640戶。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釋放出巨大的政策紅利,也為稅務機關征管帶來新問題,倒逼稅務管理方式方法必須轉變。
筆者在實際征管中發現,“松綁”注冊資本和住所登記,為稅務機關帶來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稅務登記信息失真較為嚴重。目前,天津市國稅局、地稅局在行政許可中心實行聯合辦證,在辦照時采集經營范圍等工商登記信息。然而對于獲得的納稅人數據,在后續稅務管理時發現,許多新增市場主體存在法定代表人或業主不實、“一地多照”、“一照多地”、電話號碼錯誤等問題突出,稅務機關無法和納稅人取得聯系。
二是稅務申報率明顯下降。一方面,部分市場主體納稅意識薄弱,辦照后就以為“萬事大吉”,不清楚納稅申報等事宜,或者聽說國家給予月收入2萬元以下免征增值稅、營業稅等稅收優惠,以為稅收全免了,就不進行納稅申報;另一方面,不少市場主體辦照后無業務或不經營,經營者缺乏稅收專業知識不會納稅申報,也無力承擔代理納稅申報費用,導致長期不申報。
三是新增納稅人稅收不理想。根據筆者對去年同期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下(含100萬元)的123戶企業跟蹤調查,發現除繳納注冊資本印花稅以外,零稅額戶高達78.9%,納稅額超過1萬元的企業僅9戶,戶均稅收貢獻度較低。
按照《稅務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稅務機關可以對未按規定期限申報納稅、經查無下落的并無法強制其履行納稅義務的認定為非正常戶,非正常超過三個月的,可以宣布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在實際征管中,由于信息失真無法和納稅人取得聯系,無法通知其進行納稅申報,或者通知其申報營業者也長期不申報,按照地址也無法找到納稅人的現象非常普遍。
基層稅收管理員人均管戶達到四五百戶,個別甚至超過千戶,也無暇將大量精力專注于小微企業,稅務機關只好將其認定為非正常戶,并宣布稅務登記證件失效。筆者對123戶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下的市場主體跟蹤結果顯示,一年后非正常戶比例高達36.6%。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