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好口才”的最高境界
領導干部“好口才”有低、中、高三重標準。就低標準來說,不說套話、空話,言之有物,是低層級的“會說話”;能靈活、流暢、機智地現場應答,有效說服聽眾,是中層次的“會說話”;能吸引、控制、激發他們的追隨者,具有超凡說話魅力的領導,才是高層次的“會說話”。
所謂領導,它是一個相對概念,對上是下屬,對下是領導,對內對外是同志。但它的基本特征是:有一定的職務頭銜,以做人的工作為其主要工作對象,在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處于統領、指揮地位,并對周圍及下屬起導向、引導和指導作用的人。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其位謀其政,當一名上級信任、下級擁護的稱職領導,就必須善于從積極的方面表現自己,影響下屬。
所謂口才,顧名思義就是口語交際的才能,換句話說,也就是善于講話。古希臘的一個寓言之所以把舌頭比作怪物,是因為它能用最美好的詞語來贊譽人,也可以用最惡毒的言辭來詛咒人,它能把螞蟻說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說成國王。所以,我們才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古老俗語。
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縱觀古今中外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無一例外都是思維敏捷、口齒伶俐、善于表達的語言大師。領導者肩負著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定本公司、本部門的發展決策,率領部屬和群眾,實現既定的宏偉目標這一重任。領導者的意圖、意志、指標體系、工作措施和手段,均離不開高超的語言表達才能。
笨嘴拙舌的人當不好稱職的領導,是情理之中的。在現實生活中,話不投機,語不到位,方法不當,激化矛盾,把事情搞糟的例子不少;不善于了解群眾心理,不善于運用語言技巧,不講方式方法,不看對象、場合,濫發議論,使群眾把領導的話當耳旁風的也不乏其例;好心不被人理解,善意得不到好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善于做深入細致、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其結果事倍功半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領導者如戰場上的將軍,是激勵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決定事業勝敗的關鍵因素。任何一個組織,任何一項事業,都離不開領導的統率。領導者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于達成協議;領導者慷慨陳詞,會促成外引內聯,振興一方經濟;領導說話得體,言之有物,會使權威自立,上下一心。雖說沒有人是天生的演講家,但是成功的領導者大多擁有一副好口才。解釋、說服,推銷、激勵……幾乎所有的領導活動都離不開“說”,“會說”與否決定了領導行為的有效與否。
請看這個案例:陳躍(化名),一位中西部地區科技部門的副廳級干部,最近時常感到煩惱。不久前,陳躍在向一位國務院領導匯報工作時,發現自己心慌得厲害,“條理不大清晰了,語言也不像平時那么流暢,越講越不自在。完了之后,自己都感到非常失敗”。從政多年,陳躍第一次對自己的口才感到不自信。近年來,筆者所遇到被“說話問題”困擾的官員,遠不止陳躍一個。越來越多的官員走進課堂,尋求專業的輔導與訓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