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疲軟下的廣交會: 轉型創新加快,開拓新興市場
過去60年來,廣交會曾締造出無數的外貿奇跡,甚至一些出口企業七八成的訂單都來自廣交會。然而,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外貿陷入疲軟,好光景逐漸消逝。廣交會曾締造出無數的外貿奇跡,甚至一些出口企業七八成的訂單都來自廣交會。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外貿陷入疲軟,好光景逐漸消逝。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場采訪發現,面對“不可抗”的全球貿易低迷形勢,雖然出口企業略顯悲觀,但大多仍在積極探尋新的生存法則和轉型策略:一是加大產品的創新和品牌化建設,積蓄新的競爭優勢;二是積極開拓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
眼見兩名境外采購商朝展位走來,外貿商人程躍趕緊撇下手中的漢堡包,起身接待。一番短暫交談過后,程躍重新回到椅子上,他感慨道:“今年的 收成 是好是壞,大概只有天知道。”
這一幕,發生在10月15日開幕的第12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上。作為全國最大的外貿盛會,一共約2.4萬家企業赴會辦展。他們與程躍一樣,急切渴望從來自全球21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萬采購商的手中“搶到”訂單。
記者現場采訪發現,面對“不可抗”的全球貿易低迷形勢,雖然出口企業略顯悲觀,但大多仍在積極探尋新的生存法則和轉型策略:一是加大產品的創新和品牌化建設,積蓄新的競爭優勢;二是積極開拓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
不過,這并不容易。受制于創新能力的不足,不少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困難重重,而新興市場的不穩定也構成一系列挑。“不試只有死,試一試或許還有機會。”程躍說,這場轉型升級將是漫長的過程,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國際市場何時能真正觸底。
記者采訪中發現,除整體的外貿形勢低迷這一大背景,今年以來匯率的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也在進一步加大外貿企業的壓力。
從全國外貿形勢來看,壓力也確實存在。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9%。此外,雖然第三季度各項數據呈現向好,但9月份的外貿表現又遜于8月份,不及預期。海關總署也分析認為,我國外貿底部企穩的現象逐步顯現,但持續反彈的基礎尚不牢固,所面臨的困難也不是短期的。
事實上,面對“不可抗”的全球貿易低迷的形勢,雖然出口企業略顯悲觀,但大多仍在積極探尋新的生存法則和轉型策略。路徑之一就是加大產品的創新和品牌化建設,積蓄新的競爭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