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能力是你躋身國際職場的關鍵
中國學生及大學畢業生當前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力強于以往任何時候,針對這些年輕人的下一個增長機會可能就是跨文化教育了。具備越強的文化能力,接觸國際職場的機會就越多,也就越能發現文化多樣性之妙了。隨著中國經濟國際化水平加強,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逐漸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開始加大對英語學習的投入。
與此同時,中國赴海外留學生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90%以上系自費留學,主要目的地均為英語國家。中國企業(如阿里巴巴、華為等)為尋求海外運營及吸引外資,也希望應聘者具備更高的英語水平,部分企業已開始為員工提供英語課程。
隨著中國畢業生和員工英語水平不斷提高,文化能力成為跨國工作的全新挑戰。嫻熟的英語水平使得中國成年人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進行交流,但僅語言熟 練遠遠不夠,還必須學會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互動。文化能力是指認知、欣賞及融入世界各民族、語言及歷史的所具有的文化多樣性的能力。提高文化能力需通過閱讀、電影和社交媒體等方式,將自身“浸入”不同文化之中,但最富成效的當屬旅行了。
然而,欲知人者,必先自知。人類天生具有群內偏見和群外偏見,即對于和自己類似的人更有好感,對于與自己不同的人容易持有偏見。群內和群外偏見可表 現在種族上(中國人和白人)、國籍上(中國人和美國人)、性別上(男性和女性),甚至地域上(北京和上海)。
相比差異人群,我們更了解與我們類似的人,因此當與群外個體交流時,我們往往假定一個固有形象,添補我們對群外個體認知上的不足。然而這些固有形象,如美國人更獨立,日本人更矜持,女性更軟弱等,雖 部分屬實,但往往存在偏頗和誤導之處。我們必須意識到自身偏見所在,以及它對我們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存在影響的事實。由偏見引發無知可能導致跨 文化交流時出現嚴重錯誤。
除應意識到個體偏見之外,我們也必須學會不同國家的行為規范:在中國,熟人之間打招呼的方式通常是握手;在日本是鞠躬;在美國是擁抱;在西班牙的一 些地區,是親吻兩次;在另一些地區,則是親吻三次。從餐桌禮節到工作場所規范,從對老人的尊重程度到社會內部的層級觀念都不盡相同。越了解這些細微差異,越有利于我們適應不同文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