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證≠勞動合同 職工請辭可以索賠
我入職到一家公司時,彼此只是口頭約定過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工資待遇等,并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時隔半年后,我覺得自己在公司并無多大發(fā)展空間,加之想回老家與閨蜜合伙創(chuàng)業(yè),所以,就提前30日向公司提交了書面辭呈。
近日,我如期離職時,要求公司支付沒有與我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可公司一口回絕,理由是其在我入職的次日,便向我發(fā)放過蓋有公司和法定代表人印章的工作證,該工作證足以證明我是公司員工、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我平時也是憑借工作證對外聯系業(yè)務的,因此,工作證代表著書面勞動合同。
請問:公司理由成立嗎?
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工作證不能替代或等于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中也有同樣的內容。這些法律規(guī)定明確表明,用人單位必須支付二倍工資的要件,僅僅是沒有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而不在于是否發(fā)放工作證,也沒有將已經發(fā)放工作證作為除外條件。更何況,勞動合同和工作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謂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之規(guī)定,其內容包括: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yè)危害防護;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而工作證只是表示一個人在某單位工作的證件,是單位形象和認證的標志,不僅不能反映且無法確定該人與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更不具有勞動合同中所應有的內容。
此外,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5]號)第二條第(二)項規(guī)定中,也只將“工作證”作為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的參照憑證之一,而不是把“工作證”作為合同依據之一,也未將工作證作為書面勞動合同的具體體現。
正因為公司只向你發(fā)放過工作證,沒有用書面形式就用工事宜加以明確,表明彼此并無書面勞動合同,公司自然應當向你支付對應的二倍工資。
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指出,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fā)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fā)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考勤記錄;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