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財經經理怎樣搞定藏污納垢的其他應收款
每次有新項目,對我來說最難的不是上線,因為數據是財務同事們在準備(此處請不要砍我),最討厭的是整理科目,雖然最終的科目體系是財務經理們決定,但在此之前我至少要翻兩、三遍最明細的科目余額表,說不定還得結合著看一個月憑證,才有可能大致整理出核算的特點,從而對科目設置有最初的設想和判斷。其中,最最討厭看的就是看其他應收款科目,即便是大集團,也難免會有把這科目當做垃圾桶使的時候,什么奇怪的業務都丟這里,一旦涉及系統上線,這種特殊業務就最容易擾亂標準流程。小企業就更甭提了,可能不僅是藏污納垢,甚至還會金額巨大。
通常地,其他應收款會核算這樣幾類業務:
? 各類應收的賠款、罰款、補貼款
? 材料、資產出售、出租等業務的應收款項
? 員工借款或應收的各類員工墊付款
? 支付的各類保證金
? 應收的各類政策性退稅、待抵扣的稅金
? 本部與分子公司間的資金往來通常也會通過其他應收款核算
以上是可以完整歸類的業務,除此之外,常常還會那些很奇妙的各種其他應收款項,說到其他財務人都知道,就是個罪惡的萬花筒,真正的大麻煩所在。奇妙的、特殊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業務往往全丟在這里了,常見的如:
不太好解釋的銷售回扣返利。沒體現在銷售發票里,但的確已經被支走,事先也沒在相應的銷售政策里做出說明,最后就只能等著哪天找到合規的發票來抵。
沒有發票的活動支出。活動搞完錢也花了,但票拿不回來,問為什么?促銷品是從小賣部拿的,不給開票!就是郊區的農家樂,從農民手里買的菜,開不出發票!業務員有無數拿不到票的理由,然后,這賬就只好這么一直掛著了。
特殊的勞務費。請了一批專家,也沒簽合同,就是不定期來做做培訓,費用每個月都得結,也不能要求人家去開勞務費發票啊,怎么辦?先掛著唄。
老板挪用的資金。公司就是老板的,老板想用錢了財務還能說不給?可這錢拿走了就再沒回來,不就得一直掛著了。還有就是很多老板大人們,不愿意交個人所得稅,在公司領的工資很低,那怎么辦?就找各種發票報銷咯,金額小一點還好,金額大了票就找不上,那就先當做借款吧。
收不回來的款項。員工都已經離職,欠款大概也沒法追了,對方公司早就聯系不上了,還有一筆保證金沒退呢。
類似業務還有很多,沒人查倒也無所謂,最多就是不好看一點,財務交接的時候解釋復雜一點。可哪天若是想上市了,可就是個大難題。那怎么辦?怎樣才能讓其他應收款干凈利索點?
1、首先需要規范的是員工借支業務,當然這需要公司制度層面的支持,如果財務一廂情愿說No,反倒就成了業務的眼中釘了。多數公司都已經不允許員工借支,即使有特殊需要,也必須有嚴格的審批流程。如今信用卡使用廣泛,不管是差旅費用還是活動類采購,必須要現金墊付的場景已經非常少,只要公司報銷流程夠快,對業務來說等有發票了再報銷并不是什么難題。這樣其實是防范于未然,想報銷?好,先拿票來再說,倒逼業務提前想好發票的事。
2、如果是嘗試新的市場活動,比如搞一次從來沒玩過的促銷,打算發現金紅包。業務與財務部應該就可能發生的費用進行大概的溝通,明確每類支出需要怎樣的票據才能符合財務制度要求。提前規劃總比事后再想辦法來得有備無患,否則最后很可能就成了,業務雙手一攤,這是你財務的事,你們想辦法解決。
3、通過正規途徑采購和發生交易,不要占不要票打折哪點小便宜,營改增之后有進項就能抵扣,真正算起來也沒什么損失。如果實在沒有發票,那就找正規途徑代開。千萬不要想買票,十有八九是騙人的,比如他先開給你的是真的,很快就被撤銷了,或者金額修改了,或者直接就是套票,遇上這樣事情,還不被坑死了。或者直接費用化,只要有證據證明業務是真實發生的,核算上并沒有不允許記賬,最多就是不能稅前抵扣。
4、至于老板的借款,從財務角度這是無解的,能提前告訴老板這中間的風險,給他打個預防針就好,剩下的就只有看老板咯,他想怎么玩那就只能跟著他玩。要說規范,要么就是讓老板把錢還回來,要么就視同于股東分紅但要交個稅,或者找發票報銷,但如果金額大的話,發票可不好找。
5、那些確定回不來的其他應收款項,建議打報告計提壞賬吧,然后清理掉。爛肉挖掉好肉才能長出來,毫無價值的資產不要也罷,對吧。
其它款項其實常常也是稽查的重點,身為財務人,我們要為公司創造價值,但也要知道保護自己,有時候知道什么不能做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對于已經存在的問題,做到給出合理建議,如果老板不愿意做出改變,那也是無能為力的事情了,對吧,大不了就一直掛著咯。哈哈,是不是頓時感覺有點沉重了?可千萬不要罵我標題黨啊,怎么說也是有干貨的是不?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