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業產業轉移:一夜之間被侵襲?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告誡說,企業家們只做兩件事,第一是營銷,第二是削減成本。營銷與開支往往綁在一起,相比之下,很多工廠管理人員更信奉“擰干毛巾里的水”,削減一切不必要的成本。
只有這樣,企業的利潤可能直接翻番,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當然增強。
在上個星期,我們看到了因為削減成本而發生的產業轉移趨勢。7月25日,鴻海集團通過了對成都及鄭州兩地的6400萬美元投資計劃。至此,長達兩個月的富士康內遷之爭終于落幕。
在上個月,富士康兩次宣布加薪,結果是深圳富士康未來一線員工的底薪從900元升至2000元,富士康深圳各廠區的工人大約有45萬人,這意味著富士康每年將新增60億元的人力成本。2009年富士康的凈利潤為155億元,也就是說僅深圳地區增加的人工成本,就會讓富士康集團的利潤削減近1/3。而內遷后,一般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都會低于深圳,所以會相對緩解薪資壓力。
無論是成都,還是鄭州,鴻海都是首次投資。按其解釋,這兩個地區將成為“重點區域”。事實上,包括天津、鄭州、廊坊、煙臺、成都、武漢等地區都傳出過引進鴻海集團的消息。2009年,富士康上交深圳市的稅收就超過3億元人民幣,可以想見,無論這家企業走到哪里,都是GDP猛增的象征。
一方面是不斷上升的東南沿海人力資源和土地成本,另一方面是中西部城市強大的招商引資手段,在這種情況下,河南人主動贏得了大企業的親睞。而此前,可口可樂已經在漯河開建二廠,百事可樂在鄭州即將建廠,達利園則在新鄭選址。
事實上,包括以投資眼光著稱的浙江本土企業娃哈哈也選擇了鄭州。他們將在河南商丘投建自己的購物中心,數量規模在未來的3~5年內將達到100余個。而此前,河南商丘市政府與娃哈哈集團剛剛簽署了投資總額約5億元人民幣的娃哈哈(商丘)交易大廈以及生產基地的協議。
根據麥肯錫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全球經濟危機中,有79%的企業選擇削減成本,但其中只有53%的企業高管認為,這樣做確實有助于企業抵御危機。但是,成本削減往往出現問題。
舉例來說,目前在東南沿海地區,已有相當部分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將其出口商品生產業務轉向內地省市。這種趨勢非常顯著,一些有實力的紡織服裝企業,就在安徽、山東、四川、重慶等地建廠,因為不適應當地環境而撤退的比比皆是。而事實上,早在10多年前,上海許多工廠因成本高企難以生存,搬遷轉移,有些終于關閉工廠,或將工廠轉為貿易公司,只保留部分制造環節,當地產業在一夜之間遭遇空心化。而如今的情況,也許只是歷史的重復演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