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棉”沾邊商品價格一路飄紅
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棉花價格開始節節上漲。新棉開秤之后,價格幾乎每天都上漲百元左右,現貨和期貨價格突破了每噸25000元,近日更是上升到每噸30000元以上。
日前,記者在我市走訪了解到,隨著今年國內棉花價格的持續走高,凡是與“棉”沾邊的商品都漲聲一片,從棉襪、棉睡衣到剛剛上市的棉服,價格一路飄紅。
1 服裝
中低檔的漲幅比較大
“這種全棉內衣去年不用90元就可買一套,今年怎么要近百元了?”近來天氣轉涼,保暖內衣等商品進入銷售旺季,計劃給家人添置一些全棉內衣的何女士在逛商場時發現,同一品牌相似款式的內衣售價比去年上漲了。銷售人員告訴她,目前,店里所有純棉的內衣都上漲了10元左右,“進貨價貴了,零售價當然上漲了。”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市區人人樂、益華購物廣場、新之城、優越美莎等商場發現,當季的秋冬服裝價格出現不同幅度的上升。除了品牌服裝外,保暖內衣、家居服飾、嬰幼兒服裝等以棉布為主要原料的服飾都在漲價,大部分品牌的銷售人員均表示,“服裝的價格上漲不大,一般在10%左右。”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今年秋冬服裝價格的上漲已成趨勢,但不同檔次的服裝漲價幅度卻不一樣,中低檔服裝的漲幅比高檔品牌的服裝漲幅大。曾做過多個品牌服裝的促銷員的阿衡告訴記者,“中低檔服裝主要以價格低廉吸引顧客,薄利多銷,利潤空間不大;高檔品牌服裝的利潤空間相對大些,因此暫時能保持價格平穩。”在益華購物廣場、人人樂、優越美莎等商場,品牌服裝的售價也確實如此;而在蓬江商業城和五邑商業城的個體攤檔中,其所賣服裝價格的上漲較品牌服裝明顯。
在走訪中,記者還發現,在棉制衣物漲價的同時,純棉面料制品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纖維、萊卡服飾。從事服裝銷售近10年的歐陽女士表示,在棉花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情形下,縮減含棉量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目前市場上服裝的競爭太激烈了,“哪家價錢貴了,消費者就不去了”,商家只能采取適當降低原料成本來保證自己的利潤。
2 棉胎
打一床5公斤的貴了70元
“現在,打一床棉胎比以前貴了不少”,一些市民在準備御寒衣物的時候紛紛發現,打一床棉胎比以前要花更多錢了。
在豐樂市場附近一家打棉胎的店鋪里,李婆婆正拿一張舊棉胎來翻新,“訂做的棉胎暖和、耐用,就是貴了些”,剛給孫子翻新了一床棉胎的李婆婆抱怨地說,價格上漲太快了。該店的負責人易先生告訴記者,目前,該店出售的棉花是16元/公斤,如果打一床5公斤斤的棉胎,單是棉花就要320元,加上60元的手工費,共需要380元,比以前貴了70元。
易先生表示,今年棉花的價格上漲太厲害了,去年每公斤才10多元的棉花一下子漲了6、7元,確實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棉價暴漲,還導致了棉被價格的波動,雅芳婷、富安娜、圖美寢飾等10多個家紡品牌今年上市的新品價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上漲了10—20%左右”,雅芳婷的一位營業員表示。
3 外貿企業:
現在不敢接大單、長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棉花價格的暴漲不僅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而且體現在出口貿易上。
“前幾天,我接待了一個外國客商,談了好久,最后還是不敢接單。”蓬江區荷塘鎮的李先生從事紡織品貿易生意,他告訴記者,目前,國際市場對棉織品的需求很大,但現在的棉花是一天一個價,他都不敢接大單、長單。
荷塘鎮有化纖、紡織、漂染、服裝、印花等大小企業近400家,僅內衣企業就有200多家。今年棉花價格不斷上漲,該鎮不少中小企業受到影響。
“采購商是來了不少,但原料價格持續上漲,成衣企業的成本壓力也跟著加大。”何先生是荷塘鎮一間制衣廠的老板,從10月下旬開始,他接外貿訂單時特別小心,因為除了棉花價格上漲的因素外,匯率的變化等也對紡織品的出口造成影響。他表示,訂單雖然不少,但價格要提高相當困難,就算提高了一點,也遠遠跟不上成本的漲幅。“企業的報價都是實時的價格,但如今的棉價一天一個樣,原本協議好10%的利潤空間,可能一下子被壓縮到5%,甚至虧本,所以我們暫時不接大單、長單了,看清楚形勢再說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中小型的紡織企業或貿易商,如今正面臨窘境:上游棉花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下游外貿企業不敢接單。因此,部分制衣廠、內衣廠都有暫時停工放假的打算,車位工阿梅表示,“我們廠大概也是做完這個月的庫存就放假了。”
“除非是現金現貨,否則我寧愿不接單,給工人放假。”荷塘鎮一內衣廠的老板陳先生表示,棉花價格上漲,上月工廠在胚布這一項上就已虧了不少錢,接單的利潤根本彌補不了,他打算做完已有的外貿訂單后,暫時給工人放幾天假,等原材料價格穩定下來再作打算。
4 外經貿部門:
前三季度我市紡織品出口呈增長趨勢
“市場上棉花的價格波動大,有些人不敢接外貿訂單,怕接單時計算出來的利潤被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吞噬。”江門市外經貿局辦公室負責人謝小姐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市前三季度的紡織品貿易出口依然呈增長的趨勢。
根據市外經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紡織服裝出口達126488萬美元,同比增長20.84%。
謝小姐告訴記者,從宏觀來看,今年的外貿形勢總體來說是經濟形勢好轉。我市不少廣交會的參展商均表示,生意是樂觀的,訂單也增加了,但依然存在不確定性。“今年的情況是多種因素造成的”,謝小姐表示,除了原材料上漲的因素外,匯率的變化、用工成本的增大和國際貿易壁壘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都在增加企業的出口成本,企業訂單雖然增加,但是利潤卻不斷下降。于是,一些企業在生產管理、技術及用工方面進行了調整,以此節約成本,保持利潤。
對于目前一些企業和貿易商不敢接長單、大單的現實,謝小姐表示,原材料價格的不穩定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定價,確實會影響接單。但是,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任何產品的影響都是一樣的,主要看不同的企業如何各自去化解,小企業如果化解得好,也可以繼續保持發展,“有實力的企業擁有自己的長期客戶,這些問題也可以和客戶協商,共同承擔。”
5 專家:
政府應建立大宗農產品儲備制度
棉花漲價波及到很多行業,與棉花有關的行業也跟著漲價。棉價的暴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給紡織品的出口帶來什么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五邑大學管理系的劉志堅教授。
劉教授表示,棉花上漲主要取決于供求關系,金融危機后,棉花價格低迷,傷害了棉農的種植意愿,導致棉花產量減少;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棉花產量大幅減少。其次,就是今年物價的上漲趨勢和游資的炒作,都對棉花價格的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棉花具有金融屬性,資金介入導致棉花價格的暴漲,而“上游棉花的漲價肯定導致下游企業的成本增加,同時也影響了紡織品的出口。”
“人民幣的升值導致了紡織企業不敢接大單、長單。”劉教授說,今年經濟的基本面不錯,因此在外貿出口方面也有增長,恰好在這個時候,遇到了棉花漲價的瓶頸,紡織企業不敢接大單、長單,是擔心人民幣的升值把利潤“吃掉”。其實,這也是所有外貿出口企業遇到的問題。
劉教授表示,在未來一兩年內,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會緩慢地持續,對于遭遇棉花漲價的紡織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他預計,明年上半年的情況可能會更糟糕,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秋交會的訂單會延續到明年的春交會。“無論是人民幣升值,還是棉花價格的上漲,都是來自外部環境的影響,是不可控的,企業能做到的,就是通過內部管理來降低成本。”
棉花屬于農產品,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大,生長周期長,劉教授認為,如果農民種植某種產品出現增產不增收的情況,就減少種植面積,游資一炒作,價格很容易上漲。政府應該建立大宗農產品儲備制度,對價格波動大、對國民經濟影響較大的產品進行儲備。在豐收的時候,通過政府采購儲備的行為,降低對農民的傷害;當遇到產量減少時,則通過儲備產品來穩定市場需求,抑制物價,打擊游資炒作。
打擊游資 平抑物價
與生姜、大蒜的漲價一樣,棉花的漲價波及面很大,不僅對紡織品出口不利,甚至影響到老百姓的穿衣蓋被。
正如五邑大學劉志堅教授所說的,上游棉花價格的上漲,必然影響到下游企業成本的增加,而下游企業所涉及的都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如服裝、棉被等。
這兩年來,多種影響百姓生活的農產品輪番漲價,從綠豆到蒜頭、從生姜到食用油……此次的棉花漲價,帶來的是衣服價格的上漲,平常洗臉用的毛巾也在悄悄地提價,棉被價格也上漲了,甚至連打一床棉胎也不可避免地漲價了……與姜、蒜等相比,棉花漲價似乎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更大。
棉花漲價還對紡織品的出口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已令山東等地不少企業“扛”不住而暫?;蜿P閉了,而我市也有部分企業因此暫停接外貿訂單。紡織品出口的放緩,勢必影響到企業的用工,也影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在這一系列的農產品漲價中,都有游資炒作的身影存在。
游資的炒作無疑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秩序,尤其是農產品關系到國計民生,如何打擊游資炒作、平抑物價、減少對百姓生活的影響?看來,劉志堅教授所建議的政府建立大宗農產品的儲備制度,確實是有必要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