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需融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4月2日消息,近期人大會議順利閉幕,本次人大會議收到代表提交的議案是223件,其中涉及交通、道路建設的議案數量就超過了30件,創歷史新高。對北京來說堵車已屬常見,而在中秋、十一期間,廈門成都濟南和山西等地也都變成了堵城,中國堵城日益增多,也有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的趨勢。
中國汽車產銷量已居世界首位,都說中國汽車太多才會造成堵城遍地開花的現象,可看看世界各大城市如東京,汽車保有量已超800萬輛,紐約則更多,也并未出現如中國各大城市的堵城現象,治理城市交通問題,智能交通系統(ITS)及最近火熱的車聯網無疑是最有效的良方。
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發達國家就紛紛投入到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與開發中,如今已取得顯著成果。看看日本東京的交通狀況吧,假如你駕車行駛在日本東京街頭,即使是個新手,也能很快熟悉道路情況,并能夠通過路口上方紅紅綠綠的信息顯示版隨時了解從A地到B之間的運行時間,運行速度、堵塞長度等。通過車內廣播和路側廣播,你可以了解各個路口信息,如果安裝了車載終端,這些信息會自動轉換為文字。駕駛員還可以通過手機了解主要道路的堵車、交通事故、車輛通行限制、交通管制時間等信息。這種有效地智能交通系統得到各國的追捧。
我國智能交通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但堵城現象依然嚴重,甚至愈演愈烈,究竟是何原因?政府每年在交通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多,卻使堵城現象“慘不忍堵”,北京自奧運會以來實行單雙號限行政策,起初卓有成效,然而隨著北京市汽車保有量的逐年上升,單雙號限行也無法阻止交通擁堵現象的發生,近期又出臺購車搖號政策,限制城市汽車量得增長速度,但這無疑背離了人們追求“有車有房”的美好生活的目標,要想城市交通四通八達的暢通運行,智能交通、車聯網才是最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我國從事智能交通的企業眾多,其中大的企業諸如IBM、瑞薩、大唐、遠望谷、新大陸、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華為、中興等,各企業結合自身優勢都推出了自身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也有專注于智能交通行業領域的企業如易華錄、南京萊斯、北京四通等,智能交通覆蓋面越來越廣。
然而我國智能交通建設仍有諸多不足,堵城現象就是一大體現,縱觀個企業智能交通解決方案,智能交通各子系統相對獨立,智能交通系統需做好頂層設計,需要縱觀全局的城市智能交通整體解決方案,加強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實現有效融合,做到信息共享處理,實現交通的全面管控。另外,隨著物聯網、車聯網應用的發展,給智能交通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云計算的發展也使龐大的信息分析處理變得更加簡單,智能交通把物聯網、車聯網、云計算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合到系統中去,必將帶來飛躍式發展。
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甄愛武表示,在過去幾年,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已經建設到一定程度,在下一階段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統應該是基于物聯網和車聯網的,會實現車與車之間的通訊,車與道路之間的交互,以及車、道路與管控中心的交互。
未來幾年,我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目前我國非農業人口在20萬以上的城市有319個,建立一個交通指揮中心平均投資額約在6,000萬元左右,如果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均在10年內建成較為完善的指揮中心,其投資額約為190億元,這給相關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同時,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城市快速環路及干道交通監控、誘導系統的規劃與建設,預計城市道路監控的市場需求量約為150-200億左右。再考慮智能交通管理的其他項目及部分中小城市的信息化建設投入,保守估計未來10年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市場規模約在450億左右,智能交通發展前景無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