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棉價暴漲暴跌傷不起
“瘋狂的企業利潤大幅縮水。
棉價過山車兩月跌三成
上海申安紡織有限公司陳總經理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瘋狂的棉價”就從1.5萬元/噸開始一路攀升,在去年11月沖上3萬大關后,價格大幅跳水,曾跌至2.6萬元/噸。從去年年底至3月,棉價維持上行走勢重回3萬元/噸大關,最高到過3.4萬元/噸,其后再度跌回2.4萬元/噸。
“去年棉價暴漲,客戶沒有辦法接受我們給出的價格,開始減少訂單,原來我們的訂單能排到三個月之后,現在只能排到1個半月以后了。”陳總經理告訴記者,“最近棉價又開始下跌,而不少客戶也在觀望,謹慎下單。紡織企業一般有兩到三個月左右的庫存,三個月前,企業以3.3萬元/噸、3.15萬元/噸的合約價收購棉花,現在價格跌了,和客戶按現價簽約時,每頓就要損失五、六千元,按照每月300噸棉花的用量來算,三個月就將近一千噸,損失好幾百萬。”不少業內人士均表示,對于服裝企業來說,很難承受暴漲暴跌的價格行情,去年就有一大批的小型企業在此過程中慘遭淘汰。
棉價下跌系供需失衡所致
對于棉花此輪過山車行情,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主要原因系棉花需求量減少所致。第一,為避免因棉價下降而帶來的庫存虧損,目前許多棉紗企業并未參與到棉花收購的隊列中,再加上去年以來棉價高企及大量庫存的局面,企業多保持繼續觀望的態度;第二,為應對去年以來的棉價高企,不少服裝企業迫于成本壓力被迫漲價,產品漲價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是否下降仍有待后市觀察,市場仍在觀望,導致目前下游需求萎縮,訂單減少,助推棉價下降;第三,國外買家將訂單轉向斯里蘭卡、印尼、越南這些更具備成本優勢的國家,導致出口訂單減少,大量中小外貿出口企業不得不停產,棉花的需求急劇減少。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內客戶不斷開發新材料,尋求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比如粘膠和滌綸等,也進一步導致今年棉紗需求量的減少。而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則向記者透露,今年全球棉花產量預計在2750萬噸,比去年2500萬噸將增長10%左右,產量增加,需求減少,進一步導致了價格的下行。
未來將進一步維持下跌行情
對于未來棉價的走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繼續下跌的可能較大。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從市場層面看,紡織企業的銷售旺季多集中在每年的3-4月,而今年市場銷售卻出現持續低迷,后期上漲空間縮小;再從國家層面看,通脹壓力仍在持續,國家將繼續采取貨幣緊縮或其他干預手段,國內政策環境不允許棉花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另外,受全球經濟發展、多種政治因素等影響,國際棉花期現貨市場出現了下滑。
熊曉坤指出,對于品牌商而言,原材料價格下降意味著企業的利潤空間增大,采取促銷等各種活動的頻率也將提高,利好于終端市場銷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