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辦了三家紡織公司
高考落榜去養魚
“明天,我要去上海運機器,估計我這家企業在9月份投產。”7月14日,衢州市榮生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榴生告訴記者,自去年5月投資辦了第二家紡織公司后,今年又開始籌建衢州市宏遠紡織有限公司。
可有誰想到,辦起3家紡織公司的胡榴生,昔日還是一名高考落榜生。50歲的胡榴生老家在衢江區浮石街道上巖頭村。“我是衢二中79屆的畢業生,在班里成績不錯,當過班長。”可是,讓人遺憾的是,當年胡榴生因高考發揮失誤,以26分之差落了榜。
高考落榜后,胡榴生來到衢州市漁種場工作。“當時我喜歡養魚,在我手上引進培養了羅非魚、淡水白鯧。”1983年,胡榴生又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金華農校職工班。當時他是帶薪讀書,學的專業是淡水魚養殖。讀了3年書,畢業后的胡榴生當上了市漁種場羅非魚越冬分場的場長。胡榴生說,上世紀80年代他的月工資只有90元,后來因為種種原因,1989年他停薪留職。“離開了漁種場,我還是養魚。”他父親當時已在衢州機場一帶養魚,有魚塘20畝,胡榴生就相幫父親一同養魚。沒想到,幫父親養魚比在單位里的收入還高,胡榴生每年能拿到1萬元錢。
到了1991年,他又回到漁種場,搞起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的人工繁殖。
一波三折的養魚經歷,最終讓胡榴生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1993年,響應衢州市建設菜籃子工程的號召,胡榴生到廿里鎮六都楊村承包了120畝魚塘,開始規模養殖羅非魚、白鯧和四大家魚。“上世紀90年代,養魚的利潤并不高,但是我養的魚畝產達750公斤,一般的人只有400公斤,創下當時全市淡水養魚的新紀錄。”胡榴生說,他一年忙到頭除去成本和開支也只能存1萬元。養魚最大的收獲是,吃得苦中苦。1997年,他在市區荷一路購了一套96平方米的商品房。
辦起三家紡織公司
“我現在能辦起三家紡織公司,主要靠的是弟弟、妹妹的共同相助。”胡榴生告訴我們,他在家中排行老大,老二是個妹妹叫胡榴花,弟弟老三胡榴根、老四胡榴榮。
胡榴根曾在衢州市棉紡廠當過銷售科長,1999年辭職后與下崗的弟弟胡榴榮一同做起紡織品生意。之后,胡榴根與一名溫州老板辦起一家棉紡廠。“2002年,我還在廿里包田養魚,胡榴根辦了家大成棉紡廠。”胡榴生說。2003年因為公司缺乏人手,胡榴生就不再養魚,相幫弟弟胡榴根一同辦廠。
當時,弟弟并不急著叫胡榴生到車間工作,只拿了一些紡織學方面的書籍,叫他學習。“我學會了電腦,看了兩個月的書后,就被派到車間管理生產。”胡榴生從一名專業養魚人,“變身”為紡織業行家。幾年后,胡榴根的企業,從當初3000紗錠的規模飛速發展到1萬紗錠。
2007年,在柯城區萬田鄉政府招商引資下,胡榴生與胡榴榮共同投入500萬元,租下原鄉政府的閑置場地,辦起衢州市榮生紡織有限公司。“辦企業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二年,我們就遇到了金融危機。”由于缺乏流動資金,“榮生”紡織陷入困境。幸虧,柯城區干部了解到企業的困難,及時牽線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幫胡榴生從銀行貸來10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榮生”紡織已進入良性循環生產,廠房由當初的1800平方米擴大到3400平方米,生產規模也從2000紗錠發展到如今的5000紗錠。
“辦紡織企業,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是,能解決不少當地婦女就業。”僅榮生紡織就有80多名員工,絕大多數是萬田鄉一帶的婦女。{page_break}
去年5月,萬田鄉有一家酒廠倒閉,胡榴生抓住機遇,租下其17畝閑置廠房。經過幾個月的改造,胡榴生和胡榴榮、胡榴花三人共同投入1600萬元,辦起衢州市眾鑫紡織有限公司。“這條新上的氣流紡先進生產線,需800萬元,是全市第二家。”胡榴生一邊帶我們參觀生產車間,一邊介紹說。“眾鑫”的產品銷往寧波,因為工藝先進,雖然只有30名員工,但年生產量與“榮生紡織”等同。
今年籌建的“宏遠紡織”,生產規模是8500紗錠,等到設備機器安裝調試好,9月份就能正式投產了,“辦企業如同高考,失敗了不可怕,只有緊抓機遇,不斷拼搏,才能贏得精彩的人生。”胡榴生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