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起“機頭稅” 中國童裝名鎮織里“抗稅”調查
童裝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與低級加工制造的現實矛盾,是此次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江南盛織造。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東部,太湖以南,318國道以北的這片區域,史料中就有“遍聞機杼聲”的記載,并因織造業興盛而得名。如今,古老的織布機早已被童裝廠轟鳴的機器替代。這里是中國童裝名鎮——織里鎮。
長久以來,這個江南一隅的小鎮并沒有因童裝的興盛而被更多人熟知。2011年10月26日以后幾天,這種情況被打破了。
織里事件
10月26日上午,織里鎮在推行童裝加工企業稅收“社會化征管”過程中,上門征收的代征人員許榮泉因工作方法簡單,引起一安徽安慶籍業主不滿,雙方發生糾紛。
多位安徽業主表示,當事業主被打傷,官方則稱,雙方“互有推搡但均無受傷”。
但不論如何,晚上,自覺受到委屈的該業主集結了百余同籍業主到織里鎮政府討要說法,引發眾人圍觀,人數最多時達千余人。
開始,聚集人群并無過激行為。然而之后的一輛奧迪車,用它高速運轉的馬達將事件推向了最不愿看到的那一面。
晚上11點多時,一輛浙E牌照(湖州市車牌)的白色奧迪車駛入人群中。有人不停地拍奧迪車,提醒駕駛員掉頭駛開,不要撞到人。拍得越來越大力,奧迪車駕駛員好像受到驚嚇,突然加大油門,時速猛然提到100公里以上。離車最近的一人被撞飛,駕駛員看到撞了人,急忙后退,慌亂中又從被撞的這人身上碾過。
奧迪車在眾人的憤怒中逃脫,沿途又撞倒多人。
人群的不滿情緒被引爆,他們轉而將情緒發泄到所有浙E牌照的汽車上。從10月26日晚到第二天,上百輛停在路邊的浙E牌照汽車被打砸,富民路上一家中國移動店鋪也被砸,另有一家織里本地人的童衣廠被砸。
可以說是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總之,就這樣發生了。
為平息眾怒,織里鎮10月28日發布公告稱,“稅收協管員許榮泉因工作不細,方法簡單,經研究已予以解聘。”
但這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10月29日,織里本地人開始組織“護廠隊”,對安徽人展開報復性攻擊。當晚,有數輛安徽人的車被砸,南海路上安徽人開的“米娜阿奇”童衣廠遭到砸搶。
然而有30萬人居住的織里卻只有一個派出所,無法應付數百人的風波,浙江省緊急從各地區調集數千名特警前來制止,至10月30日,事件基本平息。
此事經網絡傳播,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事后,當地《湖州日報》報道稱,10月26日,當地在推行童裝加工企業稅收“社會化征管”過程中,因個別稅收代征人員工作方法簡單,引起一外地業主不滿,后致少數童裝業主滋事,并逐漸演化成性事件,形勢直到29日才趨于穩定。事件中共有10人住院,其中兩人傷勢嚴重,一輛警車被點燃,一名民警、三名協警受輕微傷。整個事件中無人死亡。
事起“機頭稅”
織里鎮童裝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此后加速發展。如今,織里的童裝市場占有率30%以上。當地人自豪地說,“全國兒童身上穿的童裝四件里就有一件是織里造”。
織里鎮建筑特色鮮明,一般以四五層樓房為主,且廠店結合——樓上為加工車間,一樓為店鋪,展示自己生產的各式童裝。這樣的“家庭作坊”整齊劃一,遍布織里。
官方資料顯示,童裝已成為織里支柱產業,并形成了“基礎在一家一戶,規模在千家萬戶”的塊狀經濟特色。
大量外地人循商機而來,其中又以安徽安慶籍人為眾。昔日小鎮已變成龐然大物。如今,織里本地戶籍人口10萬左右,外來打工者則在20萬以上,常住人口超過30萬,遠超一般規模的縣城。
大量外來人口又促進了織里童裝產業的繁榮,據最新官方統計顯示,今天織里有12200家與童裝有關的企業,其中童裝制造企業7647家,童裝配套企業4553家,童裝規模企業47家。銷售收入已突破180億元,是浙江全省最具特色和活力的經濟產業群。
集群效應帶來了大量的訂單。一般規模的童裝廠,通常三五天就要完成幾千套的產量。但作坊式的童裝廠不可能按時交貨。于是,“夫妻隊”適時而生了。
“夫妻隊”多是由外地人組成的小作坊,他們在城鄉接合部甚至農村租用民房,只管從鎮上的童衣廠拿來成捆裁好的布料,加工成衣后交回,計件賺取加工費。通常來說,“夫妻隊”人均月收入能達到三四千元,跟在廠里打工相差無幾。
家庭作坊下還有更小的作坊,這就是織里特殊的產業形態。而后者正是此次事件的主角。
原先,這些小作坊只要通過消防安全檢測拿到安全證明就可開工,在初期也不需要繳稅。除去水電租金等費用,一個作坊的年收入能達7-8萬元。但隨著作坊數量劇增,當地稅務局開始對這些作坊征稅。
從2009年起,當地稅務部門向這些小作坊征稅,一臺縫紉機征稅100多元,這便是所謂的“機頭稅”;到2010年,按工作人數征稅,每人征稅300余元,按5人起征;從今年10月開始,每人征稅額突然漲到了626元。同時,有人說,明年會漲到每人每年1000元。
此次翻番漲稅之前,政府沒有任何公示與意見征求,僅靠稅務部門的一紙通知,這使“夫妻隊”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感。另外,簡單粗暴的征收方式更讓他們憤怒。
事實上,“機頭稅”的征收往往采用社會化征管方式,即非由稅務部門,而是村委會派出的稅收協管員來征收,在具體征稅過程中,操作上也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一些征收人員在收取稅款后,并不向業主開具正規發票。在數額認定上也有人為彈性。“有的人給征稅的人買條煙,也可以少交千兒八百元。”當地一名業主稱。
另外,根據當地政策,“機頭稅”按5臺縫紉機起征,這意味著如果一家“夫妻隊”即使只有兩臺機器,也要按5臺機器交稅,許多人認為這種方式不公平。但如若不交,征收人員便會采取“鎖門”“恐嚇”等“工作方法簡單”的方式。
稅收政策的輕率隨意,加上“工作方法簡單”,是導致此次性事件的直接原因。事后,官方也承認這點,今年剛剛開始的征稅工作也被叫停。
織里之困
然而,梳理此次事件的種種因素可以發現,當地童裝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與低級加工制造的現實矛盾,是此次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不容忽視的是,處于稅收灰色地帶的“夫妻隊”已經成為織里鎮童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大多數織里童裝廠目前九成的加工任務都交給了“夫妻隊”。“沒有成千上萬個‘夫妻隊’,織里的童衣生產規模不可能做到這么大。”一位童裝企業主說。
但在有些人看來,“夫妻隊”的作用是雙面的。雖然其解決了一些童裝企業加工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加速了企業用工成本上漲和招工難。
織里人慢慢發現,“夫妻隊”的出現讓工人變得更為浮躁。工作時間自由安排,還能照顧家人,加上可觀的工資,這讓工廠工人的心中產生了不平衡,于是更多的工人參與到“夫妻隊”中去。而工人流失后,為彌補產能空缺,企業不能不求助于“夫妻隊”。如此下去,惡性循環。
據官方公布的數據,織里每年尚有1至2萬人的用工缺口。
此次事件中,一位童衣廠老板站在織里的街上,大聲對人群訴說他的不滿。“‘夫妻隊’工資每年都在漲,一個裁剪工現在每天至少要掙250塊錢,機工也要100元以上,石獅、廣州都沒有這樣高的工資,這樣下去工廠怎么受得了?”
除了用工成本的上升,織里面對的更大的困境是,童衣市場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加劇。
人口超出小鎮負荷,治安令人擔憂;工資上漲,卻年年缺工;市場競爭激烈,惡性競爭加劇。微小的變化每天累積,織里經濟社會格局逐漸發生分化,并終于在此次事件中集中爆發。
轉型之難
的確,大量存在的小加工作坊致使正規童裝企業陷入招工難、不停加薪的怪圈。
現如今這種集聚度散而弱的產業格局,直接導致了信息、技術、市場等資源難以共享和規模效率低下。
湖州市經委早就進行過調研,報告指出,“織里大多數企業均屬于‘弱、小、散、差’之列,企業生產以貼牌代生產和相互模仿生產為主,集中在產業鏈底端。”
從另一個角度看,織里童裝的優勢也不盡如人意??椑锿b業用地約合1.2萬畝,每年稅收總額是1.73億元,算下來,每畝上交的稅收每年1萬元多一點。而當地的上市公司棟梁新材每畝土地每年創造稅收為18萬元。另一家大型紡織企業,每畝土地最高時創造稅收74萬元,平常年份也有三四十萬。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政府大幅提高了對小加工作坊的征稅額度。
相關人士認為,政府有借“稅收杠桿”調整市場格局的意圖,借此將“夫妻隊”形式的童衣加工作坊淘汰出局。
事件的突然發生,讓當地政府感到有些猝不及防,這背離了他們的初衷。
其實,近年來,當地政府一直在謀求對織里童裝產業提升,希望能夠通過扶植大企業來帶動產業升級。
近幾年,織里鎮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做大做強做優產業扶持基金。建設織里中國童裝城,打造童裝及面輔料展示配送中心、提供配套服務的商務科技中心。同時,湖州市還成立了29個行業協會,引領小散企業的發展。
政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幾年前,今童王老總濮新泉就發現,一次拿10萬塊錢貨品的客戶越來越少了。在一個縣城服裝商場,今童王的一個柜臺秋冬裝訂貨達到25萬。而當他正為自己的業績感到滿意時卻發現,不遠處的巴拉巴拉,一年訂貨額竟然有108萬。
在2007年,今童王下定決心開始品牌經營。兩年之后,就在全國開出了120多家連鎖門店,2009年在全國已開設了300多家。
如今,今童王已經成為全國性知名品牌。企業實力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而在其發展過程中,政府的相關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織里童裝企業的品牌意識較以前大大增強。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在品牌上發力。如今,除了“今童王”、“小豬班尼”、“芝麻開門”、“賽洛非”、“青蛙王子”、“小霸王”等品牌組成了織里童裝的門戶梯隊。
榜樣的刺激下,織里幾乎每個廠都有自己的牌子。織里的童裝產業,在轉型升級的路子上已經邁開了步伐。
雖然織里童裝業雖在不斷擴大,但“到目前為止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只有一家,2000萬元以上的20家左右。”更重要的是,品牌的影響力仍舊缺乏。
由此看來,織里童裝業的轉型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