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大悅城與永旺百貨婚變 快時尚“插足”
當個性、時尚、多元成為消費主流,當體驗消費從一線城市擴展到二三線市場,購物中心便如水面上的荷花引得地產商、運營商、消費者等各路粉絲一路追逐,但與購物中心一路同行的百貨的人氣卻在逐漸下跌。
隨著北京朝陽婚變”。
捆綁還是松綁?
一直以來,百貨與購物中心的共存榮似乎是天作之合,人們很難想象沒有百貨主力店的購物中心會是什么樣子,就如萬達捆綁了萬千百貨一樣,被業界傳為美談。
但是當朝陽大悅城與永旺百貨協商解約的消息傳出,這樣的美談似乎有化為泡影之嫌,甚至有業界人士因此設想,購物中心將會逐步去百貨化,這讓還未走出“冬天”的百貨業又蒙上了一層冰霜。
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則認為購物中心去百貨化的說法過于極端,但百貨在購物中心里也必然要不斷變革,不然很難跟上購物中心的發展步伐。
這似乎印證了朝陽大悅城與永旺百貨解約的合理性。兩者的“聯姻”也曾一度被業界看好,但雙方分手后,朝陽大悅城相關負責人對外的解釋是:永旺百貨的品牌不能充分滿足大悅城顧客對于“年輕、時尚、潮流、品位”的需求,因此經協商與永旺百貨終止合作。
不僅如此,近些年,百貨遭遇購物中心“清退”的案例并不少見。
凱德的龍之夢購物中心,以及香港的眾多購物中心都很少有百貨加盟,甚至已有百貨的購物中心也在逐步清退百貨。
藍色港灣的美瑞百貨也在開業后不久變身為每克拉美,上海正大廣場在調整升級時也首先減少了主力百貨的經營面積,為引進時尚品牌及餐飲娛樂等業態提供了可能。而港匯廣場清退港匯新翼百貨、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清退龍之夢百貨等一系列案例均佐證了購物中心與百貨漸行漸遠。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新興中產階級的收入迅速上升,他們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品位和審美觀念,對百貨擅長的促銷、打折等活動敏感度降低,而對餐飲、娛樂等體驗性業態的需求則越來越高,對購物環境和全程體驗也要求頗多,百貨囿于經營面積和經營種類的限制,在這些方面相形見絀,甚至出現了購物中心客流反哺百貨的現象,且作為主力店,百貨在較大的程度上影響到購物中心的整體定位,這些成為購物中心與百貨產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快時尚“插足”
更加重要的是,購物中心和百貨的關系出現微妙變化,因為可供購物中心選擇的品牌——即快時尚,越來越多。
近幾年,國際快時尚品牌紛紛加大進入國內市場,而這類品牌所要求的店鋪面積、展示面等一系列條件和購物中心合拍,快時尚品牌具有強大的吸客能力,已經成為購物中心的次主力店,這也相對而言降低了百貨對于購物中心聚客的重要性,而這,往往是購物中心最看重百貨的理由之一。
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形象地比喻道:不斷有購物中心與百貨解約,與國際快時尚零售品牌的入侵不無關系,這些品牌適應了購物中心的發展要求,而傳統百貨一直難以走出聯營與同質化的困境。
上海新源控股集團副總裁張子玉認為,快時尚品牌非常迎合當代消費人群的口味。而對于快時尚品牌企業來說,賣的不再是簡單的產品,而是時尚的感覺、青春的節奏,快時尚品牌的顧客價值就在于不斷地給顧客營造這種時尚體驗。
黑龍江比優特購物廣場董事長孟繁忠也認為,購物中心無論怎樣定位,都離不開時尚、潮流、特色、體驗的主流定位。“其實所有的購物中心運營商自始至終都在想著一件事,就是怎樣讓消費者在購物中心里體驗到快樂,而不僅僅是銷售商品。”孟繁忠說。
在國內的很多個城市,幾大快時尚品牌集合在同一家購物中心的例子到處可見,比如石家莊除了樂匯城外,萬達廣場、北國東尚MALL、萬象天成等都各自引進了快時尚品牌。
而更有殺傷力的是,他們雖然各自細化定位不同,但卻都是“時尚”的代名詞,這些都很符合購物中心的定位。
百貨“自宮”
在傳統百貨與購物中心產生“婚變”的同時,百貨趨于購物中心化則與其遙相呼應。以王府井百貨、君太等為代表的一些品牌百貨店開始增加餐飲、娛樂等體驗性業態。
王府井百貨集團總裁劉冰表示,百貨業的轉變實際上是因消費者的需求不同而產生的。未來5年,百貨領域的市場細分將更為明顯。具有特色的主題百貨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由于消費者去商場已經不只局限在購物,商場成為了顧客除家、單位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間。
不過,這些百貨業巨頭,也逐步意識到了購物中心模式對他們的威脅。王府井百貨董事長鄭萬河告訴記者,以購物中心為特色的綜合百貨業態,必將是商場發展的趨勢。未來的百貨業,將越來越多地注入購物中心元素,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
從表面上看,百貨商場正在購物中心化。是不是業態真的變了?
“其實不是。”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亞洲購物中心協會理事長郭增利認為,百貨公司在向購物中心轉變的過程中,通過拓展現有百貨商場的功能,如增加餐飲、娛樂等內容,形成了一個更全面的生活空間,但實際上它和購物中心是有區別的。購物中心在做物業,而百貨商場則在做商品。從這個角度就很容易看出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在本質上的差異。
“所以在大陸和臺灣等地區,都出現了百貨商場的購物中心化趨勢,百貨商場的面積也越來越大。而百貨商場體量越來越大也只是亞洲獨有的現象。”郭增利說。
“從北京的市場現狀來看,一線的商場仍以百貨業為主。雖然購物中心逐步強大,但是百貨業態的傳統地位和在老顧客心中的地位,短時間內仍不會被動搖。”郭增利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