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面料創新設計的新期待
成本上漲、市場震蕩、外銷趨緩、內需乏力,行業發展所依托的比較優勢在發生變化,消費需求的內涵與特性在發生變化。種種“新常態”的涌現,使得轉型與升級成為行業共識,而且這一目標訴求來得比以往更為強烈。
新變化催生新期待,催生對創意設計人才的種種“新期待”,所以2012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的主題就定為“新期待”。
作為面料設計師,如何滿足這些“新期待”,如何把自己的設計才華與行業發展及消費趨向的大勢有機結合?需要具備對行業走勢的敏銳觸覺,具備對市場需求的精準判斷,進一步開辟“創意與生意一個都不能少”的事業領域。這既是產業在實現“華麗轉身”的過程之中,對創意設計人才積蓄能量、快速成長的迫切“新期待”,也是創意設計人才對自我角色予以新定位,實現自我價值的“新期待”。
圍繞“新期待”,從產業的層面,有幾個基本觀點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新期待”作為一種目標訴求,其內涵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從2011年全年的經濟運行數據來看,一方面,紡織工業產銷增速呈現逐月回落的態勢;另一方面,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提升貢獻突出,出口額同比提升19.29%,而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0.49%。
這個數據釋放出怎樣的信號?對數量增長的期待,正逐步讓位于對價值增長的期待;對規模效應的期待,正逐步讓位于對內涵式發展的期待;對市場份額的期待,也在逐步地讓位于對市場地位的期待。這就需要我們在謀求產業結構調整宏觀布局時,不忘產品結構調整這一微觀形態,不斷提升產品設計、研發與制造的技術含量與文化含量,改變以往依托要素成本比較優勢和資源依賴型的產品開發模式,提升產品本身的溢價能力與利潤空間。
其次,“新期待”作為一種內在需求,其特性也在發生微妙變化。隨著消費需求的多元化與消費升級,滿足消費群體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成為現階段紡織工業最現實的目標訴求、最恰當的需求描述。
“美好生活”代表著健康、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向往。相應地,未來新產品的設計與研發,應不僅滿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還應滿足不斷提升的人文需求。未來的面料研發,要在凸顯物理、化學乃至仿生功能的同時,體現并強化它的文化與符號功能——與終端消費品服裝一樣,面料產品也要加強自身品牌化的進程,有自己完善的設計理念,有自己鮮明的設計態度,有自己獨特、可識別的設計風格;與服裝設計師一樣,面料設計師也要逐步走向前臺,有自己完整的發布系列,有逐步建立引導時尚流行話語權的能力,能帶動下游服裝品牌商的采購需求。
再次,“新期待”作為一種持續動力,將促進設計手段與方式的多元化探索與創新。網絡制造、智能制造等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主要方向。年輕新銳的原創設計人才,如何依托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發展大勢,將傳統的設計手段不斷推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服務化?如何通過跨界的資源整合與靈感碰撞,為傳統設計注入新的靈魂與時代韻味?
2012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在前期精心的策劃過程中,也曾經想把主題詞定義在“蘇醒”與“大美無界”之上,這代表了現如今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在“價值回歸”和“價值融合”之間的一種平衡與超越。實際上,這也是“新期待”所包含的應有之義,傳統產業的邊界正在模糊,而它的地位正在得以回歸與提升。我們的面料設計產業,能否有效捕捉這股新動力?這將決定自身的活力與生命力能否得到一個跨越式的迸發。
值得一提的是,2012中國面料設計大賽頒獎典禮選擇在上海舉行,上海曾經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的稱號,它擁有豐富的創意設計資源,其獨立、活躍、國際化的設計精神,與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的定位,以及希望達成的“新期待”是相吻合的。
在此之前,面料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曾在紡織重鎮——紹興柯橋連續舉辦四屆,紹興政府、中國輕紡城管委會傾情支持,為中國面料設計的提升作出了無私而卓越的貢獻。在下一步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紹興依然肩負重任。從模仿創新,到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原創,中國的產業、中國的設計走過了一條厚積薄發的發展之路,作為中國重要的紡織產業制造基地和市場集聚地,特別是集合了中國30%印染加工能力的紹興,在創意設計和節能減排方面引領潮流和樹立樣板是眾望所歸。
同樣,我們也將關注的目光投向西樵、盛澤、石獅等產業集聚地,面料設計大賽的協同配合、共同參與是一個新的開端,產業的轉型升級、紡織強國建設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使命,是責任與使命讓我們走到一起。
真誠地希望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不斷發揮平臺優勢,集聚強大氣場,匯聚更多優秀面料設計人才到這個平臺上來,成為面料行業創意研發的“時尚智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