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業得到政企合力幫扶 加速轉型謀求逆勢突圍
核心提示:莆田是福建省傳統制鞋大市,以外向型出口為主。去年初以來,面對國際訂單減少、生產成本上升的內外困境,莆田鞋業奮力轉型,企業苦練內功,著力創牌,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則合力出臺了多項幫扶促轉型的措施。今年上半年,莆田鞋業逆勢突圍,出口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有著“中國鞋城”之稱的莆田市是福建省制鞋大市和鞋業出口大市,共有制鞋及相關企業2100多家,2011年鞋業出口額達22.66億美元。
莆田市檢驗檢疫局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莆田出口鞋類5.05萬批,出口額達16.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2%、7.9%。
去年初以來,受歐債危機持續蔓延的影響,國際貿易保護和技術壁壘不斷加劇,原材料價格、用工成本持續上漲,國內鞋類出口企業普遍陷入困境。面對嚴峻的產業外部環境,莆田出口鞋業何以逆勢而上,穩中有進?記者近日走訪相關企業、協會,對此進行了調查。
考驗:訂單減少,鞋業出口頻頻遇阻
“不僅是莆田鞋企出口難,省內其他地區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福建省鞋業出口基地商會秘書長林元燦介紹,省檢驗檢疫部門近期對我省70家出口鞋類企業的調查顯示,鞋業出口普遍較為困難。具體表現在:由于國際市場疲軟,出口訂單減少;生產成本大幅上揚,利潤隨之下滑。
記者從莆田市檢驗檢疫局了解到,最近,巴西決定對從我國進口的鞋半成品及鞋幫、鞋底等配件實施反傾銷。這是巴西對成品鞋征收反傾銷稅后,再次收緊對我國鞋類的限制,將直接影響莆田市運動鞋出口尤其是足球鞋半成品出口。據統計,2011年莆田市出口巴西鞋類產品僅122.6萬美元。
“外部環境影響是一個因素,經營成本上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莆田市協誠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皮革、橡膠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外加招工難、工人工資上漲,用工成本平均上漲了20%至30%,該公司代工的國際品牌訂單有的出現轉移,有的則因為單價過低而不敢承接。
據耐克的代工工廠莆田市協豐鞋業代表透露,近幾年,耐克在中國的訂單越來越少,2008年至2010年下降了7%(420萬雙),且還在不斷下降之中。
企業:練好內功,才能在困境中突圍
“加大研發投入、打造自主品牌,促進轉型升級,終究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之路。”12日,莆田市沃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金輝見到記者時開門見山。
沃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7年,現已發展成一個集產品研發、生產管理、渠道運營于一體的強勢品牌企業。目前,沃特在全國擁有數千家終端網點,產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去年,公司貼牌代工出口額超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貼牌出口部分同比下降了40%,盡管下半年訂單有所增加,但估計全年也會同比下降20%至30%。”蔡金輝介紹說,內外因素造成的單價下降、成本上升同樣給沃特貼牌出口造成了巨大壓力。
“不過,由于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起步早、步伐快,盡管貼牌出口下降,但自主品牌出口卻有所增加,特別是通過增加國內營銷網點,內銷不斷擴大,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30%。這樣,整個公司銷量不降反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0%,全年力爭同比增長25%。”
蔡金輝介紹說,外銷方面,公司努力拓展了中東及東歐市場,在迪拜、伊拉克及立陶宛、烏克蘭等20多個國家設立了沃特專賣店,自主品牌出口穩中有升;內銷方面,通過加盟形式,今年上半年已增開了120家專賣店,目前總數達1200家。{page_break}
著力于科技投入與自主研發,是沃特發展的又一引擎。
“100多人的研發團隊,委托大學等科研機構對材料技術專項研究等,每年要投入上千萬元。”蔡金輝介紹說,公司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用專業說話”的設計理念,先后研發出領先行業水平的“掌動能”、“天盾”、“動能甲”三項技術專利以及九項外觀設計專利。
著力于自創品牌與品牌推廣,則是沃特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2006年以來,沃特公司攜手籃球巨星王治郅,在全國72所中學建立了“籃球推普基地”,打造國內最大的“籃球育星搖籃”;2010年,沃特品牌強勢登陸NBA、東亞男籃錦標賽、男籃亞錦賽等籃球賽事,與火箭、馬刺、開拓者、森林狼等NBA球隊強強合作,在國際舞臺上彰顯了品牌魅力。去年,“沃特”品牌價值達36.5億元。
目前,沃特已投入1000多萬元,在莆田市華林工業園區新建廠房,打造科技研發基地;并與臺灣廠商合作,引進橡膠材料新技術,生產鞋底用膠;籌建電子商務中心,開辟網絡銷售渠道。
“練好內功,才能在困境中突圍。”面對去年以來的出口鞋業市場變遷,蔡金輝深有感觸。
沃特公司的感觸和轉變,也是莆田鞋業經營者的共識。記者在莆田市協誠鞋業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正加速從粗放式管理向集約化管理邁進,同時積極加大技術研發與產品檢測力度。目前公司擁有一個產品檢測中心、一個鞋類樣品研發設計中心和一支300人的技術開發隊伍。“有了研發投入,品質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與世界一線品牌"共舞"。”公司負責人蔡榮秋自豪地說,目前公司年產鞋600萬雙,出口額達6000萬美元以上,成為當地民營出口企業的龍頭。
政府:合力幫扶,促企業加速轉型
“出口鞋業要走出困境,除了企業自身練好內功之外,還需要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的合力幫扶。”林元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今年6月,莆田市政府在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促進當前工業穩定增長六項措施的通知》的基礎上,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意見》,提出了進一步落實扶持工業經濟發展相關措施,其中包括:由市工業資金安排200萬元,對工業龍頭企業或機構在市外開設大型實體賣場予以補助,對年銷售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并在網上銷售的企業給予獎勵;對參加境外重點展會、國家級或區域性重點專業展覽展銷會的,給予展位費全額減免。
業內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出臺的扶持政策,在內外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無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功效。
與此同時,莆田市檢驗檢疫部門今年初以來也推出了多項措施幫助當地出口鞋企共渡難關。比如,依托國家鞋類檢測中心(莆田實驗室),建設中國鞋類研發設計中心等4個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平臺,并利用自主研發的10多臺新型檢測設備幫助企業加強質量控制,不斷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了出口鞋業整體競爭力。
利好消息接踵而來。今年,省經貿委圍繞我省14個產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著力于傳統產業的技術提升和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繼續組織實施企業技術提升輔導工作,莆田制鞋行業位列其中。
8月20日至23日,省經貿委聯合福建制鞋行業技術開發(莆田)基地,邀請國內各方面制鞋技術專家,在莆田舉辦了“鞋業轉型升級研討會”暨企業技術提升輔導活動,并深入沃特、雙馳等7家鞋企“把脈治病”,尋找當前企業技術創新難題。據了解,主辦單位今后還將借助現有福建鞋業技術開發基地平臺,建立專家資源庫,建立線上線下整合的鞋業產業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平臺,為專家和企業交流互動提供方便。業界表示,這種針對性強的研討與輔導,對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示范引導作用,也將有效地推動莆田市鞋業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
林元燦介紹說,鞋業出口基地商會近幾年也加強了針對性的服務,為出口鞋企排憂解難。“比如,為了緩解一些鞋企訂單足而人力缺乏的狀況,商會搭建了訂單外包服務平臺,促進企業之間建立訂單、勞動力閑置合作關系。”此外,商會還利用國家鞋檢中心和德國南德意志集團的技術資源,合作共建了第三方檢測認證服務平臺,大大提升了鞋類檢測認證服務效率與質量。目前,商會正聯合商務部電子商務中心籌建“莆田鞋類外貿出口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電子商務中心”,通過網上銷售擴大鞋類產業出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