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絨衫”里沒有一根羊絨
冷空氣強勢來襲,華南地區不少消費者開始添置冬衣。在所有的冬衣中,素有“軟黃金”美稱的羊絨衫因為質地輕薄、柔軟保暖而廣受消費者歡迎。羊絨材質稀少,自然價格不菲,但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羊絨衫的售價千差萬別:大品牌的羊絨衫價格均在千元以上,有的甚至高達萬元;小商店及淘寶商鋪的部分羊絨衫價格只需幾百元甚至幾十元。此外,還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高價買來的羊絨衫存在著掉色、縮水等質量問題。
羊絨衫價格怎么會差這么遠?貴價就能買到真羊絨嗎?為此,南方日報記者進行了專門的調查。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羊絨制品市場普遍存在偷換概念、謊報成分的問題,而由于羊絨的檢驗鑒定較難,導致這種亂象很難得以遏制,無良商家肆無忌憚地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現象
“羊絨衫”價格天差地別
記者走訪天河城、正佳、廣百等商場發現,在商場專柜出售的羊絨衫都比較昂貴,價格均在千元以上,2000千元以下的羊絨衫已很少見。不過,為了吸引顧客,各品牌紛紛給出折扣優惠,部分千元以上羊絨衫在折后可以便宜到700元左右。
與商場里高高在上的羊絨衫價格相比,淘寶和羊絨制品展銷會上的羊絨衫則便宜了許多。在淘寶輸入“羊絨衫”,搜索出最便宜的羊絨衫僅需要24元,銷量最高的一款羊絨衫價格才178元;搜索“恒源祥羊絨衫”,最便宜的僅50元。
而在一些羊絨制品展銷會上售出的羊絨衫也較為便宜。不少所謂羊絨衫價格只需五六十元,高的也不過一百多元。
質疑
幾十元就能買羊絨衫?
低價的“羊絨”自然質量大打折扣。家在海南的呂女士曾在家門口附近舉辦的上海羊絨衫展會上以50元一件的價格購買了2件女士羊絨衫,但這些被商家稱為物美價廉的羊絨衫穿在身上“并不暖和”。
“我覺得真正的羊絨衫是很保暖的,但是我買的羊絨衫不僅不保暖,還會掉色,洗了幾次以后就變形了。”呂女士說道。“后來有媒體報道不少展會上的羊絨衫都是羊毛和其他材料混紡而成,羊絨成分沒有或很少,我覺得我自己是上當了。”
即便是感覺到自己買到假貨了,呂女士卻不準備維權投訴。“一是因為本來買的東西就不貴,當花錢買了教訓了。另外要鑒定投訴什么太麻煩了,說不定折騰了很久也沒有結果。”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低價買到羊絨衫的可能幾乎為零,因為所謂的羊絨衫的制作原料山羊絨非常稀少,一般來說,一件羊絨服裝的成本至少需要500元。雖然目前已經有通過雜交的辦法增加羊絨的產量,但絨還是有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宇綸公司總經理錢進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算了一筆賬,以一件300克的羊絨衫為例,僅僅是羊絨就要幾百塊,再加上從羊絨到羊絨紗的加工費、染色費,制成羊絨衫的加工費以及運輸物流和品牌營銷等費用,沒有800元是下不來的。“一兩百元甚至幾十元要買件羊絨衫?這顯然不太現實。”
真相
偷換概念,謊報成分
低價“羊絨”有假冒嫌疑,高價羊絨似乎也不靠譜。花了上千塊錢買來羊絨衫卻不滿意的陳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前買一件羊絨衫可以穿上10年,但現在的羊絨衫常常脫毛、縮水、起球。”陳女士說,她多年來都只在大品牌的專賣店購買羊絨衫,但同樣心理覺得不踏實。“雖然沒有買過假貨,但是我覺得羊絨那么稀少,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羊絨。”
那么,到底怎樣的羊絨才是真羊絨?
記者走訪羊毛制品專賣店發現,目前在售的羊毛制品主要有四種:羊毛和羊絨混合的單品,純羊毛單品,羊毛和其他材料混紡單品,純羊絨單品。而純羊絨單品則分百分之百山羊絨單品和百分之百羊絨單品。
婓梵專柜人員介紹,只有山羊絨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羊絨,目前市場上的一些標注著百分之百羊絨的產品用的其實是綿羊絨,而綿羊絨容易掉毛,且是最廉價的一種,因此價格也相對便宜許多。
業內專家指出,只有出自山羊身上的絨,才叫羊絨,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司米。羊絨因為昂貴,在交易中以克論價,由于稀少及其卓越的觸感,羊絨素有“纖維女王”、“軟黃金”的稱謂。而出自綿羊身上的叫羊毛,行業上叫綿羊毛,綿羊毛即使很細,專業上也叫它羊毛,而不叫絨,當然也能叫細支羊毛。因此,那些自稱是綿羊絨的產品,從本質上而言并非真羊絨。這類商家有偷換概念之嫌。{page_break}
除了偷換概念,謊報成分含量也是行業中很常見的行為。一家專賣羊絨衫產品的淘寶店家就如實告訴記者,他們熱賣的一款男士羊絨衫羊絨含量是95%,只不過袖子和領口用的是混紡材料,但吊牌上仍標明100%羊絨。
而根據紡織行業標準規定:純羊絨針織品應含有100%的山羊絨纖維,考慮到山羊絨纖維存在形態變異及非人為混入羊毛的因素,其含量不得超過5%,即成品中山羊絨纖維含量達95%以上時,可視為100%羊絨,可在產品上標注100%羊絨。低于95%含量的產品,只可稱為羊絨混紡產品。而且應分別標清羊絨含量的百分比。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市面上不少產品對羊絨成分的標注都籠統而模糊。而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有不少企業打著羊絨的旗號,用羊毛來冒充羊絨,因為現在工藝技術很發達了,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更惡劣的是,有些“羊絨衫”根本連羊毛都沒有。
解讀
兩大原因造成行業亂象
為何羊絨衫市場如此之混亂?錢進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造成目前羊絨市場“亂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由于環境變化等導致羊絨質量出現退化,特別是高端羊絨的產量有限,以及類羊絨產品的開發等多種原因,導致目前市場上羊絨的整體質量出現了下滑。其次,盡管國家對于羊絨產品有著嚴格的質量標準,但是由于目前國內外對于羊絨的檢測方法還不夠科學,檢測的誤差比較大,這也給羊絨市場的整頓和規范帶來一定難度。
“羊絨是初級農產品,對其檢測定級都是按批次來的。同一批次的羊絨是出自不同的羊,即便是同一只羊,不同部位的羊絨也是有差別的。因此即便是同一定級的羊絨也會有細微的差別。但是好羊絨與一般羊絨之間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導致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牟利而有意地摻入劣質絨,甚至用處理過的羊毛或其他動物纖維來冒充羊絨。這些商家往往是抓住了消費者想穿羊絨又貪圖價格實惠的心理,而打著“羊絨”的旗號制假售假。
■鏈接
如何分辨真假羊絨?
對于羊絨產品的分辨,相信絕大多數消費者都很難識別。對此,記者采訪了各大羊絨品牌的銷售人員,并咨詢了相關專家,發現要識別真羊絨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靠手感?不靠譜!
大多數銷售人員表示可以通過觸摸來辨別:羊絨比羊毛更輕薄,手感更柔軟,可以直接接觸皮膚,而羊毛無法接觸皮膚,因為有刺感。記者現場對比了一番,發現羊絨和羊毛制品確實有很大差別。但對于沒有豐富經驗的消費者而言,觸摸還不足以辨真假。
在錢進看來,過去在羊毛加工技術還不是很先進的時候,羊絨衫和羊毛衫的手感差別還是很明顯的。但是隨著羊毛處理技術的進步,純羊絨衫制品與其他纖維混搭的制品的界限已經不那么明顯了,很容易混淆。特別是一些假羊絨產品通過撒滑石粉來增加絲滑感,讓人難以辨認。這種靠手感的方法并不科學。
火燒?不科學!
如果用火燒呢?鄂爾多斯(600295)專柜的銷售人員說:“如果燒出來的灰很容易散開、飛起來,那么就不是真正的羊絨。”
婓梵專柜的銷售人員卻認為用火燒根本無法辨別:“動物毛燒出來都是一個效果,都是有腥味的,所以很難鑒別出來。”
對此,錢進也表示,羊絨和羊毛的結構和化學性質是相同的,因此火燒的方法沒有辦法區分。
送檢?成本高且誤差大!
那么,要想辨別羊絨真假,最靠譜的方法只能是送去檢驗嗎?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纖維檢測領域,對羊絨纖維和羊毛的鑒別是業界公認的技術難度最大的檢測項目。
由于羊絨纖維與羊毛結構相同,化學性質相同,用普通的燃燒法、化學溶解法等一般的方法很難進行區分和鑒別,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鏡方法。在顯微鏡下,如果一種纖維的鱗片厚度大于0.55微米,則應該認定為羊毛;而包括羊絨在內的特種動物纖維的鱗片厚度應該小于0.55微米。
但送檢并不是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據了解,檢測一件羊絨服裝至少需要三天的時間,并且檢測費用就要400元,甚至超出了有的消費者購買衣服的價格,昂貴的檢測費用和冗長的檢測周期使得很多消費者懶得去檢測,也使得很多商家鉆了空子,隨意標注羊絨含量。{page_break}
另外,消費者在這方面的維權也存在很大的困難,服裝類的投訴,如果不能跟商家調解的話,消費者繼續維權將面臨一個檢測風險的問題。從外觀上不能斷定服裝的面料等質量確實存在問題,必須要到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檢驗,而檢驗的費用動輒數百元,這筆費用消費者勝訴由商家承擔,若失敗將自己承擔,而且,檢測是破壞性的,送檢后的衣服將不能穿著,因此也成了商家不退換的借口。
如錢進所說,礙于目前科技水平所限,檢測的誤差很大。一旦消費者主動送檢得出的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白白浪費了檢測費和一件衣裳。這也導致不少消費者即使對買到的羊絨衫心存懷疑也不愿去檢驗維權。
到正規商場購買更有保障
如何購買到放心的羊絨衫?對此,錢進建議消費者首先盡量選擇到正規經營場所購買。一般一些中高檔商場對于羊絨衫的進貨是有要求的,需要企業提供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提供的相關檢測報告。這能起到一定的保障。
其次,要選擇有信譽的品牌產品。不要隨意購買雜牌產品,甚至是地攤貨。
第三,不妨多比較。特別是不同品牌同等價位的產品,若對此發現手感有明顯差異,那就要留心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貪圖價格便宜。要相信一分錢一分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