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棉改糧 無奈還是明智之選?
時至5月,江蘇鹽城地區棉花種植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從總體情況來看,棉花種植面積同比仍處于下降趨勢。
鹽城既是江蘇的產棉大市,也是國務院最早公布的國家級優質棉主產區,歷年來棉花產量一直占據江蘇省半壁江山。2012年全市棉花種植面積減少到120.4萬畝,不及2007年的一半。2008年以后,鹽城的棉花種植面積連續下滑。鹽城統計年鑒顯示,鹽城市2007年棉田283萬畝,2008年236萬畝,2009年降到189萬畝,2012年首次跌破150萬畝。
鹽城市下轄的射陽縣,是國內著名的優質棉產銷和加工地。2002~2007年,年均植棉面積占全省棉花種植總面積的14.86%,年產皮棉占全省總產量的18.13%,正常年景全縣棉花種植面積都在60萬畝以上,皮棉總產量也在5萬噸以上。2009年全縣的棉花種植面積降到了50萬畝,較上年凈減少15萬畝。2013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只有20萬畝左右,比上年實際種植面積減少3.2萬畝,減幅近14%。
現在,射陽縣糧田和菜田迅速“吃”掉了棉田,“全縣的50多家規模以上棉紡加工企業,大部分企業以后可能都要從外地采購棉花了。”射陽縣棉花協會的行家說。
效益低致棉農“棄棉”
放棄種植幾十年的棉花,通常的解釋是種棉成本大幅上升、比較收益下降。雖然2012年棉花收儲價格比2011年有所提高,但仍跟不上農資和人工費用的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鹽城調查隊調查,2012年自投工日單價為42元,比2011年增長18.5%,而臨時雇請幫工的費用,在制缽、播種、移栽階段已開出的工價,都比上年增加了25%左右。2013年鹽城地區棉花種植雇工費價格都已超過百元,平均比上年上漲10%以上。據射陽縣海通鎮溝浜村種植大戶沈加良反映,今年移苗期間,一個工日工錢已達120元,比去年上漲20元,棉花價格卻沒有上漲,種棉已經不賺錢了。
射陽縣海通鎮棉戶曹恒富上年種了15畝棉花,今年只有10.5畝,減少的4.5畝全部改種小麥。他說:“如果土地流轉規劃(指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到他家,他連小麥都不想種了,因為土地流轉費已漲到了800元/畝,不種田的收入也能超過種棉花。”
另外,玉米、水稻等其他農產品因價格上漲、收益穩定、管理簡單等頗受農民青睞。2012年鹽城地區棉價平均售價在8元/公斤左右。按畝產250公斤算,畝產值2000元,其中的純收益只有500多元。“這就是說,在射陽這里,租種10畝棉花年收益5000多元,租種20畝年純收益才1萬元出頭,不如出去打工。”種棉花只有棉花良種補貼15元/畝,而水稻各類補貼有116.5元/畝。棉花與水稻收益相差幾倍,也遠比不上種蔬菜、種桑的效益。
機械化致棉農“改糧”
棉農為何“棄棉改糧”?在江蘇省統計局射陽調查局局長丁亮看來,這和近年來江蘇鹽城地區糧食種植方式發生的巨大變化有關。據丁亮介紹,現在種小麥或者玉米,已不再要農民自己去收割。很多地方小麥收割機械化程度可以達到100%,每畝水稻機械化收割的成本只有100多元,而請人收需要200元左右。
相比之下,如果種棉花,由于沿海產棉區雨水多,棉花采摘難以實現機械化,只能雇傭大量的人工,而且把棉農全家人常年束縛在棉田里。勞動強度大機械化水平低,是棉花生產下滑的重要因素。
棉花是大宗農作物在田生長期最長的,棉花生產周期長、技術復雜、用工數量多、勞動強度大、機械化程度低。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棉花種植勞動力數量嚴重不足、素質呈結構性下降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導致技術普及難度大、用工成本不斷上升,這已成為棉花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目前,棉花種植的機械化作業水平比較低,輕簡栽培技術尚在探索中,因此,從種到收,許多農活要靠人力勞作來完成。根據江蘇鹽城調查局的調查,種植一畝棉花的用工是水稻的4~5倍,棉區經濟迅速崛起,農民外出打工工資收入遠高于從事種植業收入,機械化程度高低、用工多少成為農民選擇種植作物的關鍵,如此說來,農民首先放棄或減少種棉也在情理之中。
棄棉格局難以逆轉
有專家認為,傳統觀念需要改變,棉花主產區向西轉移,糧食主產區向北轉移,是發揮各地比較優勢的表現,“棄棉改糧”是符合中央調整農業生產格局的意圖的。2012年國內外棉價倒掛,紡織企業用進口棉更加合算。
而從中長期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態勢不可阻擋,未來中國農村的種植格局、種植結構將發生根本變化。比如新疆將成為棉花主要種植地,而內地過去以長江流域和華北、黃淮海為主的棉花種植格局將變化。其實這個變化就像糧食種植,比如過去長三角、珠三角是魚米之鄉,現在糧食主產區主要在東北三省。
眾多棉農“棄棉改糧”后,中國眾多棉紡加工企業的原料——棉花將變成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新格局。棉花對外依存度將上升,這將會深刻地改寫中國棉紡產業的格局,棉紡加工企業也要適應國際棉價變化,加強進口棉貿易風險意識。
據國家統計局鹽城調查隊調查顯示,目前鹽城地區已有相當多的棉紡加工企業在使用進口棉花,少的占20%,多的已占到95%。在我國棉花進口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進口棉質量出現問題的情況時有發生,許多紡織企業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因此,棉紡企業應充分了解國際市場行情和棉商信譽,咨詢現階段購棉的注意事項,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