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回潮 震澤古鎮更現活力
震澤有一樣寶貝是其他古鎮所不具備的,那就是悠久的絲綢文化和享譽全國的絲綢產業。
“四面湖光繞,中流塔影懸,塘西去路,蠶事勝耕田。”清代沈彤的這首詩形象地描寫了當時震澤農村蠶桑業的興旺發達。所謂上半年靠蠶,下半年靠田。蠶絲是農村唯一的大宗副業,農民生活費用的主要來源。
明清以來,隨著蠶桑生產的發展,震澤以蠶絲為依托,逐步發展壯大,成為著名的生絲集散中心。光緒六年,震澤一地出口生絲達5400余擔,占全國生絲出口總量的1/15。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新思路,對蘇州來說,是一次新機遇。
目前該鎮擁有大小蠶絲被企業200家,形成了從養蠶→抽絲→生產→經營→服務的產業鏈,全年蠶絲被生產總量達300萬條,蠶絲床上用品100多萬套,在全國130多個大中城市建有專賣店,產品遠銷歐美、日韓、澳大利亞蹬地,連續3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長,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三層,已經名副其實的形成了蠶絲產業集群。
因而震澤古鎮是名副其實的“絲綢文化”的物質載體,正是人無我有,“蠶絲古鎮”是震澤古鎮真正的“地標”。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今天,不僅歷史悠久的桑蠶絲綢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承和發展,還涌現出了“太湖雪”等一批實力強影響力大的絲綢品牌企業。
震澤鎮鎮長陳琦告訴記者,太湖雪、絲立方、山水、慈云、輯里號稱震澤300多家蠶絲企業中“五朵金花”。今年三月份,震澤鎮還被授予“中國絲綢之鄉”稱號,“太湖雪”榮獲“中國十大絲綢品牌”,“慈云”、“輯里”、“絲立方”、“山水”、“絲之源”獲“中國優秀絲綢創新品牌”。如今,震澤全鎮擁有絲綢企業擁有品牌300多個;其中兩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省著名商標、4個省名牌,20個蘇州名牌企業。
目前,震澤的“五朵金花”除了公司直銷、專賣連鎖、加盟代理和自行出口等經營模式外,還緊緊抓住“互聯網+”的時代機遇,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和電視購物雙輪驅動。在保持B2B、B2C告訴發展到同時,大力發展O2O模式。將傳統行業渠道與網絡微信結合、吸引網購消費者前往實體店體驗,通過個性化訂制和預定服務增強客戶對產品和服務認同,促進終端分享,提高市場知名度和銷量。
2015年,震澤重點打造的吳江絲綢文化創意產業園,不僅入選國家文化部、財政部重點支持的首批“文化金融合作信貸項目庫”,還被省商務廳、財政廳作為商貿流通的支持重點,給予連續3年每年1000萬元的專項扶持基金,將被打造成為江蘇省內的絲綢地標。
歷史悠久的震澤,除“中國蠶絲之鄉”的稱號外,還擁有“中國亞麻名鎮”的美譽。亞麻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纖維,距今已有1萬年歷史。早在古老的年代,亞麻就被人類利用來縫制衣服。用亞麻制作的衣服,具有吸汗、透氣、調節溫度等特點。在歐洲,亞麻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我國,亞麻作為主要的精紡纖維作物之一,素有“麻中皇后”之稱,亞麻衣制作的歷史也十分悠久。
時尚,總是輪回的。隨著科技的發展,防皺、免燙亞麻制品的誕生,亞麻服裝產品的市場進一步拓展,并再度成為市場的熱點。
以前曾經被國人以為“老土”的亞麻衣,近兩年來,卻備受時尚人群的熱烈追捧,流行勢頭令人吃驚。今夏,無論是在超市服裝店,還是時裝專賣店,主要沾上“亞麻”兩字的服裝都格外好銷。震澤的新申集團在官網和淘寶的“麻依坊”,每天顧客盈門,平均日銷量就上百件。返璞歸真的潮流以及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的涌起,亞麻這種天然織物以其綠色、環保和低碳,迅速掀起了一股清新的時尚之風。
歷史上,震澤作為重要的絲綢原產地,與古代絲綢之路的興盛和繁榮密不可分。最新的“一帶一路”政策,正引領震澤走向富饒、開放的美好未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